万万没想到,砸窗事件还有后续。

第一波舆情是事件本身,两辆火车相撞,火车出轨脱线,K1373次列车乘客被困在车厢里享受免费桑拿,有门不开,有锤不让砸窗,看现场视频,很多人都打赤膊了,乘务员制服湿透,请开门破窗多次无果,最后被小伙子砸开车窗,大家才故意到新鲜空气。小伙子被警察带走批评教育。

第二波舆情是事后铁路公司出了情况通报,说他们做得很好,领导运筹于空调之中,决胜于闷罐之内,工作人员汗湿制服依然坚守职责,车厢里还没有达到破窗的程度,外面的救护车时刻准备着,这场面都要感动中国了。

第三波舆情是面对网友的质疑,官方居然发了三篇文章回怼网友。

1、破窗不是自救壮举,情绪脱轨更不能没有底线。

2、破窗非壮举,守规方为真担当。

3、砸窗非“英雄之举”,守“序”方为安。

这三篇文章套路都一样,都是先肯定破窗不是自救,砸窗更不是英雄之举,是鲁莽之举。

然后强调旅客要听从铁路系统的指挥,不要破坏列车设备,不能情绪脱轨,要听话,要守规,要守序。

有人查到这三篇文章的作者:

第一篇作者朱哲,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2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第二篇作者杨轩宇,中铁沈阳局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3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第三篇作者张凯,中铁太原局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4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这些人原来都是铁路系统宣传部的工作人员,都曾获得了正能量奖,在舆论开始骂铁路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是主动还是接到任务,写了这样几篇文章。

我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这些人脱离基层太久,太冷漠了。有规矩,有大局,无常识,无人性。看似正能量,实则低级红。

首先,k1373列车,是绿皮车,不是高铁,这些铁路工作人员混淆高铁和绿皮车,说高铁有多先进,空调失效了还有通风机制,可你说的是高铁,跟这绿皮车有什么关系?高铁和绿皮车都分不清楚,怎么混日子的?

我甚至怀疑这些宣传口的人有没有坐过绿皮车。

毕竟铁路系统的人坐铁路系统的车是不花钱的,有高铁座,谁还去坐绿皮车啊。选择绿皮车的人,基本都是看重绿皮车便宜的。即使时间晚点也没关系,反正省下的时间也不值车票的差价。

其次,他们说破解的车窗玻璃碎片极易划伤乘客,这其实也是没有常识的表现,车窗玻璃可不是普通的玻璃,是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破碎的碎片状态是,形成小颗粒状碎片,颗粒均匀,边缘较光滑,无明显尖锐棱角,就不会划伤其他乘客。这几个作者把碎玻璃极易划伤乘客拿出来作为论据,显然是毫无生活常识,也无专业技能。

第三,他们说破窗不是壮举,是在添乱,他说了他们认为的安全红线,是列车没有停靠站台,极易发生跌落或者碰撞事故。而对于乘客是不是会中暑,或者诱发其他疾病,这都是排在他们的安全红线之后的。

毕竟,如果越过了他们的安全红线,他们可是要担责的,可要是越过乘客的生理红线,那他们可不用担责,你热晕了热死了,是你身体不好,为什么其他人都能忍受,你就不能忍受,最多给你抬救护车。

就像那些年关在家里的日子,为什么别人都能老老实实呆着,你要出门?

总之,他们说砸窗就是在破坏规则,怕引发人跳窗,还说这会助长“以维权之名行破坏之风”。

说实话,那车人已经忍了一个半小时才砸窗,已经很温顺很配合了。

根据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及程序,空调失效20分钟就要做出开门开窗的决定。

这几个铁路系统的员工,该不会自己的文件都没看过吧。就在这里给乘客上纲上线,扣上一个“以维权之名行破坏之风”。

乘客的身体已经受到闷热缺氧的侵害,这不是紧急避险是什么?

所以说现在舆论浪潮这么大,都是铁路上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自己搞出来的。

本来两列车相撞,耽误了乘客时间,还把乘客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三个小时。这就是铁路工作的失职。

本来出来道个歉,说耽误大家时间了,让大家受苦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没想到他们低不下高傲的头颅,不在乎一车人的感受,非要在乎那一块玻璃,昂首挺胸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我没错,是砸窗错了,这不是壮举,他不是英雄,他是在捣乱,他不听领导指挥,他不听话,他不守规矩……

应该把这个几个人扔到闷罐车上,看他们还能不能写下这慷慨激昂的文字。

在发生事故时,你们有你们的红线,我们有我们的红线。

而能打破你们红线,守住我们红线的人,实在太少了。

今年的炎炎盛夏,异常高温已经热死人了,青岛大学宿管大爷热死的新闻上了热搜,很多大学生宿舍没有空调,暑热难耐。

空调房里内和空调房外,俨然两个平行世界。

运筹于空调之中,绝望于闷罐之内。

其实看了整个事件,出轨脱线的有何止是列车,还有你们的思想啊,已经出了人民之轨脱了群众之线啊。

全文完

请关注点赞转发评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