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第二篇,为啥说情绪不稳定的陈江河反而更难得,不是纯纯警察工具人?

悬疑剧《沙尘暴》中,陈江河,西北库鲁县一个派出所的警察,在面对市公安局派来调查旧案的警察,居然甩脸子不配合。
在后来,两人组队调查新案和旧案时,陈江河更是面对嫌疑人,上级领导,一次次情绪失控。
过去的同事,今天的领导也说他情绪不稳定。
这样的警察,能成为一个好警察吗?
为什么说,这样一个情绪不稳定的警察,反而是悬疑剧中难得的成长型警察,不是工具人。
1 七年前,陈江河因情绪不稳定 害了师父自罚离婚远走
陈江河情绪不稳定,在七年前就已经暴露无疑了。
七年前,陈江河是师父最看重的警察弟子。
师父答应他调查好手上的案子,就签字放他走,去省城和妻子在一起。
陈江河急着结案,调查热电厂抛尸案,明明有疑问,依然根据嫌疑人主动认罪的口供和人证,直接确定凶手。
师父不放心,觉得还有疑点,独自继续调查。
陈江河却急着开车追师父,让他给自己签字离开。
这一情绪上头的追车,让陈江河追悔终生。
他们遇上了沙尘暴,师父为了救他,陷入流沙,抢救回来成了植物人。
陈江河的冲动追车,付出惨重代价。
他愧对师父,惩罚自己,干脆离婚,到库鲁县下的泺车,一个更偏僻的地方做派出所民警。
前一天省城,后一天要去更小的地方,你啥时候情绪能稳定一点。
陈江河的同事吐槽他。
的确,情绪不稳定的陈江河,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影响其他人,更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
生活中的我们也一样。
当我们越是遇见冲突危机,越是要先让情绪稳定下来,再行动。
比如和朋友说好旅行,微信电话吵架,情绪上头,不要快速做决定拉黑断联。而是先平复情绪,考虑清楚。尝试见面交流,实在不行再做打算。
解决冲突也是慢就是快,想清楚再行动更好。
而不是像陈江河,妻子闹离婚,就急着去省城,师父不签字,就冲动追车,结果需要背负更多。

2 七年后,陈江河为师父名誉 情绪化不肯接受调查旧案
情绪稳定的罗警官,来到泺车找到情绪不稳定的陈江河,提到调查旧案。
陈江河非常抗拒,先是随意回到几个问题,后来更是用拍灰的动作,好像去下逐客令,让罗警官走。
被领导调回去,配合查案,他也是情绪化甩脸子。
一边对局长发火,这个案子没问题,一边说,你这是怀疑师父有错吗
更是在热电厂询问过程中,调侃罗警官你们市局就用这种雕虫小技吗?
罗警官也不含糊,你就靠扯闲天查案。
这时候的陈江河真的非常讨人厌,不配合,还各种挖苦。
他的情绪化,已经让他不能客观看待案件存在的问题。
可是,看清他抵触旧案重启隐情,也许能更多了解他也在变化成长。
面对师父他一直有愧,更不承认师父参与的案件会有错。他不会想到当年师父就是为了调查真相,又遇见他追车,才出了问题。
他重情重义,但又情绪化,是优点也是性格缺陷。
当他在被迫案件重演,调查细节时,终于发现当年真的抓错人,有人故意顶罪。
尤其,当他调查刘盈盈身世时,发现这个女孩如此艰难,一步步被家里人逼到绝境。
此时的陈江河,彻底明白一个警察查案不仅仅是办案,更是在办人生。
这时的他,开始直面自己曾经的错误,他承认当初抓错人了,虽然在当时的办案环境,他没有问题。
很多悬疑剧中,警察破案一贯正确,情绪稳定,无所畏惧。陈江河似乎一个特例,他有性格缺陷,害人害己。但可贵的是,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问题,并在后面义无反顾地去改变。
生活中也一样、
当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比如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上网课,其中有个声音训练营,上完就解散群,没有售后服务,也没实现承诺上课有机会做兼职。
其实就是被割韭菜了。我安慰自己,学到了,不肯面对判断错误。
当我终于承认自己被忽悠了,反而更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我还是会听一些课,但多和专业有关,或特别感兴趣的,不会轻易被话术裹挟。
只有直面错误,才有可能成长。

3 陈江河在查真凶时看透人性 情绪日渐稳定
有人说情绪稳定其实是压抑真实,有人说情绪不稳定的人要躲远点。
其实,要看情绪不稳定的背后,有没有明确的创伤。
陈江河的病根,一个是师父,另一个可能和家庭有关。
他不能在事件发生时很好控制情绪,总在事后开始补偿。
对妻子,对师父,甚至对案件重新调查都是事后弥补。
这是他的性格缺陷。
当他在旧案调查中,注重细节,更多了解嫌疑人的人生。
常年生活在底层接地气的他,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性格鲜明的他,更容易了解这个小地方的人面临沙尘暴,走不出的困境。
当他在刘盈盈一家,王良母子,程春孙彩云的经历中,看多了人生。
尤其是刘盈盈,这个表面工作稳定,家庭和睦的女孩,有落差太大的悲剧人生。
从旧案到新案,陈江河因自己的处境,也更了解身边人的处境。也渐渐能因此探查到案件的更多真相。
当他开始纠正过去的错误,敢于直面,还和其他新同事调侃,警队的希望们,别和我学习。
陈江河从当初冷漠查案的状态,变成有温度情绪稳定,又客观纠错的好警察。
陈江河的情绪稳定,和罗警官的稳定不同,他是历尽千帆后的理解蜕变,日渐看透人性,靠近真相。
生活中也一样。
年轻时,我们总是和家人朋友甚至同事争对错,似乎只有自己最正确,这时最主观。当到了一定时间,我们不讨论对错,心里自有一杆秤,反而可以相对客观情绪稳定面对一切。
只因为承受过不稳定代价,成长后的阅历思想,才会让我们稳定下来。

怡姐的话
很难得在一个悬疑剧中,看到一个警察的成长。
警察不是天生就能抓坏人,从来不会犯错。
警察也不是金刚不坏,可以无惧所有。
恰恰在看到陈江河这个有性格缺陷又有成长的老警察,我们才更能看到他对面,那些罪犯可怜又可恨。
罪犯不值得同情,但他们的处境值得被看见。
多看见复杂的人生处境,我们能多看懂人性,改变一些罪恶诞生的环境。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侵权立删。
《怡小城》追剧探秘,城市写作。
全网同名创作,主创王小怡,行走半生依旧爱追剧探城,自由写作5年,城市记者7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