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很多高校学子创业的第一步。最近,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个师生科研团队,就凭借着他们在校期间的一项极为特别的科研成果,拓宽了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大甲虫、小蜜蜂……在远程控制下,这些昆虫可以做出不同的响应动作,甚至改变行进方向。这一最新发布的“黑科技”,未来有望让昆虫“变身”成为能按指令工作的微型机器人,去执行特殊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生 余丽:给甲虫信号之后,它会腿部抬起,对光信号产生一个追随的行为,其实是利用了昆虫在自然状态下产生行为响应的一个过程。

今年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马志云,是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过去几年研发中,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能将复杂的电路设计,集成到一个不到指甲盖大小的微型控制器上。

 

北京理工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 马志云:开发了这款只有23毫克的“控制背包”,正常蜜蜂的负重能力其实在100多毫克,相当于我们这款芯片加上我们的供电电池之后,它都不会超过100毫克。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体积与重量仅为国际同类先进产品的20%左右,可通过红外或蓝牙方式遥控,总共申请3项专利,初步已应用在化学品泄漏检测等场景中。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 赵杰亮:通过这种昆虫机器人来进入管道内部及时发现缺陷,还有自然灾害的营救以及农业领域,都有非常广的应用前景。

凭借这一突破,团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今年临近毕业的马志云,在求职市场也顺利拿到了多家单位的录用通知。不过,他并没有接受这些工作机会,因为他现在又有了新的选择。在校园内另一侧的技术转移中心里,一家投资机构就专程找上门来,了解项目情况。

 

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杨会志:这个项目听起来很新颖、很有特点,我们很有兴趣继续跟进。在早期创新性成果上,我觉得学校是个很重要的来源。

负责此次项目接洽的校方老师陈柏强介绍,北京理工大学从2016年起就专门成立起了技术转移中心,负责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模式设计、对接金融机构等各项工作。成立至今,已成功孵化出3家上市公司及50多家专精特新代表企业。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 陈柏强:每天要接待一两个师生团队项目的服务,我们也鼓励师生共同创业。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 王文中:学校对我们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专利的转化,有很好的政策支持,为我们未来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

北京理工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 马志云:下一步是科研成果进行实质性转化的过程,希望继续把我们这个项目往前推,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