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霸王项羽超强的攻击力之下,王离的长城兵团烟消云散。 此时挡在项羽和关中之间的,只剩下章邯的20万秦军了。 一、进退维谷的章邯 1、秦军仍然可以一战 巨鹿之战打完后,双方的战略态势是这样的: 诸侯联军一方由于巨鹿以少胜多的大胜仗,畏秦情绪一扫而空,士气正旺。 而且联军原本互不统属、一盘散沙的局面已经改变。 项羽凭借着一战封神的高光表现,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联军的扛把子,其他人都成了他的属下。(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这个时候项羽麾下的士卒,大致估算已经超过了20万。

(项羽意气风发) 而另一边的秦军情况怎么样呢? 王离的20万长城兵团已经凉了,而章邯则向南退却,驻扎在老地方棘原。 整个巨鹿之战的过程中,章邯虽然也有参与,但整体表现非常消极。 从军事角度来看,秦军虽然刚刚经历巨鹿惨败,但整体局面却并没有崩盘。 首先是人数。 秦、楚两军基本上都在20万人这个级别,楚军并不占明显的优势。 其次是士气。 秦军的士气肯定比不过楚军,可主将章邯的作战风格是防守反击,巨鹿的失败并不会让秦军士气崩盘。 最后是后勤。 章邯能够依托黄河的运输,源源不断地从敖仓获得粮草补给,之前王离的20万人就是依靠章邯来送饭。 这一点是秦军最大的优势,楚军的粮草后勤肯定没有秦军充沛。 从以上三点来看,即便遭遇巨鹿之败,秦军依然具备一战之力。 只要章邯想坚守,是可以稳稳地钉在黄河北岸,确保身后的三川郡和函谷关的安全。 那么章邯这个时候是什么举措呢?

(章邯:我应该怎么办?在线等!) 2、再次表现失常的章邯 两军相持,一仗未打,秦军开始后退了。(秦军数却) 我们在系列前文分析过,章邯自从北渡黄河之后,就一改以前摧枯拉朽的气势,变得畏首畏尾。 其中的原因,恐怕直接与咸阳的赵高有关。 这个时候,李斯等人已经败亡于赵高之手,秦二世任命赵高为丞相,咸阳的一切大小事务都由赵高说了算。 对于章邯的不佳表现,秦二世派人来斥责他。(二世使人让章邯) 这就让章邯很恐慌,因为他明白秦二世就是个幌子,真正看他不顺眼的是赵高。 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章邯和赵高有什么过节,但我们可以大概推测一下,章邯这种正经科班出身的官员,应该是瞧不上赵高这样的宦官。 过往的任何一点不愉快,到了此时都会成为敌视的原因。 后方不稳,身在前线的章邯又如何能够安心作战呢? 于是,他打算派人去咸阳探探虚实。 二、神助攻的赵高 章邯派自己的副手司马欣回咸阳汇报工作,顺便试探一下赵高的态度。 结果司马欣等了三天,见不到赵高。 司马欣觉得事情不对,于是准备先离开。 由于害怕赵高对自己不利,司马欣不敢走来的那条路,换一条小路润了。 赵高果然派人去追赶司马欣,没有追上。

(司马欣:赵高,你小子不讲究啊~) 对于这一段记载,小步是有疑惑的,那就是赵高的目的何在? 如果说赵高想除掉章邯,那么应该借着巨鹿失败的机会,解除章邯的职务,找心腹取代他。 由于秦二世对赵高言听计从,想要名正言顺地做到这些并不难。 如果说此时还需要借助章邯的军事能力来对抗东方的联军,那么无论如何也应该好好安抚。 赵高如此对待章邯派来的司马欣,除了让章邯心中更加不安,又有什么好处呢? 而且司马欣是明明白白地求见赵高,结果既没有将他控制起来,也没有派人跟着司马欣,最后还让他悄悄跑了回去。 以赵高对付李斯的高明手段来看,似乎不应该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 所以赵高的表现是非常让人迷惑的,弄不清他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赵高:我岂是浪得虚名?) 不管怎样,司马欣回去之后把遇到的情况和章邯都说了。 并且开始劝说章邯:赵高对我们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咱要早做打算啊~ 同时,赵国的陈余也给章邯写信。 信的原文比较长,大概意思就是以白起和蒙恬的下场为例子,告诉章邯跟着秦国混没前途,不如改换门庭。 从陈余都能写这封信可以看出,章邯进退维谷的窘境已经不是秘密了,外人都可以轻易看出来。 比起陈余这个外人,小步认为,司马欣的劝说对章邯的影响应该更大,毕竟是自己的同僚嘛~ 而且从后来分封的结果看,司马欣和董翳这两位副手能够和章邯并称为“三秦”,大概率是在劝降的过程中出了力的,事后得到项羽的回报。 在冷冰冰的现实面前,章邯心中的坚持开始动摇了,他会如何抉择呢? 三、章邯归降 投降这种事情,第一步当然是想办法搭上线,探探对方的口风再决定下一步。 要不然剃头挑子一头热,那就不好玩了。 章邯也是这么做的,他秘密派人联系项羽,沟通讨论公司收购的具体事宜。 《史记·项羽本纪》: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 不过可能是双方的条件差距太大,第一次沟通谈崩了。 项羽的反应很正确,他立即对章邯发动猛攻。 《史记·项羽本纪》: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项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章邯麾下的人数太多了。 楚军这时候二十多万,秦军也有二十万。 如果就这么归降了,那章邯就是第一大股东,以后谁说了算还不一定呢。 更何况,如果不把秦军狠狠地打疼,以后上至章邯、下至普通士卒,心里都是不会服气的。 这种心态让项羽如何进行管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 所以项羽必须用硬碰硬的战绩,来打掉秦军的气势,也让章邯明白谁的拳头大,以后谁才是老大。 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章邯被打疼了,再次派人来联络。 项羽看火候差不多了,把大伙召集起来商量,说了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粮少,欲听其约。 这就是我们上文分析的,楚军的粮草储备和后勤补给远远比不上秦军,真要打持久战,项羽是撑不住的。 同时,这句话也暴露了项羽的真实想法: 如果不是粮草不足,他是不会同意章邯投降的。 于是,双方达成盟约。章邯见到项羽之后,一把鼻涕一把泪,说都怪赵高那小子不是个东西。

(章邯归降)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看看,章邯这相当于是被软禁了,项羽把这20万秦军交给了司马欣。 再一次说明司马欣这个人的本事远远不止史料上记载的这些,他恐怕早早就与项羽这边搭上线了。 故事到这里讲完了吗? 早着呢! 这次归降, 章邯是无路可走, 项羽是心不甘情不愿, 更不要说完全不知内情的秦军士卒, 用脚后跟想也能知道,水面下的暗流肯定不会少。 这不,还没走多久,果然就出事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