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6月8日电(记者吴涛、熊嘉艺)在广东湛江的东海岛海域上,刚投入运营的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如一座红黄相间的“海上堡垒”,矗立在蓝海碧波之上,蔚为壮观。这是广东加快推动海洋牧场建设的最新注脚,一条条“生猛海鲜”从近5000个深水养殖网箱出来,抵达千家万户的餐桌。

  网箱入碧海

  “恒燚一号”是目前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智能养殖平台,长101米,宽47.5米,高27.5米,总养殖水体达到6万立方米。可用于金鲳鱼、章红鱼等养殖。

  “按每立方米水体可养殖20-40斤金鲳鱼计算,平台大约可以同时养殖120-240万斤金鲳鱼。”运营公司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陆圳祥说。

  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为18778.1亿元,已连续29年居于全国首位。

  近年来,广东加快向海洋要蛋白质的步伐。广东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表示,截至2023年,广东省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40个、总投资超120亿元。全省已建成万山海域海洋牧场、遂溪江洪海域海洋牧场、南澳岛海域海洋牧场等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所占海域面积超过12.5万公顷。

  沿着4000多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一个个海上养殖网箱散布在广东4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里,成为一个个大食物观的具体实践。

  这是广东珠海万山海域的养殖网箱和中国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鱼肥粮更足

  “秋风起,鲳鱼肥。”每到入秋,在环绕湛江数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上,鲜嫩肥美的金鲳鱼从深海网箱捞起,被送往千家万户。清蒸金鲳鱼、一夜埕金鲳鱼、红烧金鲳鱼……来自海洋牧场上鲜嫩肥美的海产成为了人们在餐桌上争相品尝的佳肴。

  湛江被称作“中国金鲳鱼之都”,是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之一,年产金鲳鱼约10万吨,约占全国的40%。

  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县级市)流沙港,拥有3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的“海威2号”去年收获了约70万斤金鲳鱼,收获期一直延长到今年春节期间。

  “流沙湾海洋牧场养殖的金鲳鱼肉质鲜美、外观圆润有光泽,备受青睐。”陆圳祥说,目前新一批的金鲳鱼苗已在育种基地进行标粗养殖,即将投放养殖平台。

  在“海威2号”不远处,“海威1号”养殖网箱里,养殖的鳘鱼已达20斤左右,这些鳘鱼将在达到50斤之后上市。在广阔无垠的南海上,还有石斑鱼、军曹鱼、鲈鱼等众多高质量海鲜源源不断地生长和收获。

  来自广东省海洋渔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海水产品产量达478.2万吨。已建成的约500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犹如一座座“海洋牧场”,在养殖人员辛勤的劳作中,变成一座座谷满仓满的“海上粮仓”。

  在湛江徐闻西连镇,渔业工人从深海网箱中打捞金鲳鱼。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牧歌”有技术

  一曲高技术含量的“海洋牧歌”正在南粤唱响。

  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广东多元食物体系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蓬勃的技术创新。

  被称作现代渔业的“芯片”的水产种业正在广东快速发展。在“粵强种芯”工程带动下,广东培育了金鲳、石斑鱼、军曹、鮸鱼、章红、花鲈、笛鲷等适合广东深远海养殖的高价值优良品种。

  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选育的虎龙杂交斑是我国首个石斑鱼新品种,也是广东首个海水鱼类新品种,开创了广东海水鱼类养殖新的里程碑。

  农业种植要良种良法和良田,渔业也不例外。“台山1号”“明渔一号”“海威2号”“海威1号”“澎湖号”“德海1号”……一座座应用了最新先进技术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投入使用,让传统养殖变得智能、高效,为广东耕海牧渔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刚投入使用的“恒燚一号”为例,这个海上巨无霸就是个“大块头”有“大智慧”的代表。陆圳祥说,“恒燚一号”广泛应用了最新的数字化、智能化和清洁能源技术,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基础功能包括自动沉浮升降、绿色能源供给、陆海远程通信等,配备饲料智能精准投喂、养殖鱼群监控识别、养殖环境感知、养殖光控等智能化养殖系统,可精准控制鱼儿的“吃”和“住”,实现对“一条鱼”全生命周期的监测。

  这是刚刚投入使用的深海智能养殖平台“恒燚一号”。新华社发

  “广东正积极拓展海上发展新空间,推动‘海上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加快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屈家树说。(参与采写:李庆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