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先哲们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礼仪规矩。他们坚持非礼勿听的原则,认为不洁之言会玷污耳朵。

尧帝听闻许由这位世外高人的高尚品德后,希望能将帝位让给他,让他来治理天下。然而,许由婉拒了这一提议。

尧帝并未放弃,他再次派人找到许由,提出让他担任“九州长”。

许由觉得这些建议侮辱了自己的品格,他并不是那种追求名利的人。因此,他跑到山下的溪边,用溪水清洗自己的耳朵。

许由的好友巢父也是一位不慕名利的人。了解到许由洗耳的原因后,巢父表示:许由把水洗脏了,他甚至不让自己的牛饮用这水,以免玷污了小牛。

许由想要清除耳朵中那些不应听、也不愿意听的话语,因为这些话语玷污了他的清誉。

高洁之人避免听到恶言,女性更应如此。

《红楼梦》中的女子们都在避免是非,而不是去探寻是非。

如果明知是些鸡鸣狗盗之事,还在旁边偷听,那就不符合大家闺秀的标准了。

惜春曾说:“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

薛宝钗在追捕蝴蝶时,偶然来到滴翠亭附近,并听到了悄悄话。

此刻,宝钗本应悄然离开。

然而,宝钗不仅没有离开,反而蹑手蹑脚地靠近滴翠亭,偷偷聆听墙根的对话。原文描述为【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停下脚步,往里细听】。

作为未婚女子的薛宝钗,她悄悄听墙根的行为并不符合她的身份。她不是在“躲避是非”,反而是在“寻找是非”。并且,她还“往里细听”!

宝钗如愿以偿地听到了小红和坠儿之间的秘密交流。

在宝钗看来,这是涉及鸡鸣狗盗的事情。她认为他们与外男私相授受,理应受到严厉惩罚。

既然宝钗明白这是未婚女子不宜听闻的内容,她应该立即走开,当作未曾听见。这才是躲避是非的最佳策略。然而,宝钗并没有悄然离去,而是继续窃听。

此时,宝钗又听到里面的人提议:“咱们只顾着说话,看是否有人在外头偷听,不如把窗户推开...若有人走近,我们也能看见,到时就不说了。”

小红和坠儿一旦推开窗户,必然会发现宝钗的存在。

宝钗这才意识到,自己想要避开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她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全身而退。

接着,宝钗使出了一计“金蝉脱壳”的计谋。

她巧妙地将责任推给黛玉,使自己摆脱困境。

看到坠儿打开窗户,宝钗迅速发问,询问她们将林姑娘藏于何处。

随后,她详细解释:“我刚才在河那边看到她在这里玩水。我想要悄悄吓她一跳,还没走到跟前,她就看见我了,然后朝东绕去不见了。也许她藏在这里面。”

一边说着,宝钗故意进入寻找一番,然后抽身离开,口中说道:“她一定是钻进那山洞里去了。要是遇到蛇被咬一口也就罢了。”她边走边想,这件事算是遮掩过去了,不知她们俩会怎么想。

此时的黛玉正和宝玉在一起。她们正打算一起去参加花朝节的活动。离滴翠亭还远着呢!

无辜的黛玉被宝钗用作挡箭牌。坠儿和小红都担心黛玉泄露了她们的秘密。

结论:

在滴翠亭的事件中,宝钗的窃听行为是有预谋的,嫁祸给黛玉则是为了自保,临时起意。

宝钗的这次窃听并非偶然,而是她深沉心机的体现。她和她的丫鬟都喜欢窃听,热衷于探查他人的秘密,这次窃听只是众多窃听事件中的一次罢了。

她嫁祸给黛玉虽然是为了自保,但反映出了她的人品。表面上端庄贤淑、品质高尚,暗地里却窃听不洁之言。

她自己进行窃听,却害怕别人发现,因为这会影响她的名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她不愿意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反而将责任推给无辜的黛玉。这种逃避责任、嫁祸他人的行为,无疑是对她品德的极大讽刺。

通过滴翠亭的窃听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薛宝钗阴暗、狡猾的一面。这样的她,又如何配得上“大家闺秀”的美誉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