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使得康熙后期有着诸多的波动,而清廷也因此面临着千疮百孔的破坏,事实上如果不是雍正十三年来的勤政,怕是在乾隆折腾下清廷这艘大船就分崩离析,可以说雍正为清廷续了不少时间。 虽说雍正是康乾盛世的接力者,是清廷难得的实干者,但,雍正上台的最初几年根基并不稳定,爆发的八王议政恢复一事便是如此。雍正初期,大力推行新政,如整饬吏治、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而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大地主、官僚等的利益,可以说旗主王爷们之所以与八爷一派联合便是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然而这几派人的利益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也就难以发挥多大的实力,此后“败北”也就不出意外了。
丰台大营依旧掌控在手 此番希冀恢复八王议政期间,旗主王爷们带领了四千八旗兵,而进驻丰台大营虽说给了一个控制大营的假象,然而四千人毕竟与十来万有着巨大的差距。事实上,这些不过是前来“共同防务”罢了,顶多只是拖住两营大军的一些时间,向雍正施加一些压力罢了。而京郊的这两大营统领都是上三旗出身,也就是雍正所掌控的,旗主王爷们想要谋取两营大军的控制权无异于痴人做梦。 此外,隆科多也只带领了几百人而非步军统领全部的两万人马,在城外畅春园的几百人控制住了外围,然而企图恢复八王议政的三方主力都在大殿之内,而雍正在殿中布置了图里琛等数十位大内侍卫,也就是形成了反包围,老八一派、旗主王爷以及隆科多、弘时等人实际上是被控制了而非反控制。这一幕其实有些熟悉,当康熙崩逝后,八爷一派也是齐刷刷的行动却少了在外面呼应的人物,因此被掌控了丰台大营的老十三一口气收拾了。
多方势力利益诉求不同乌合之众 恢复八王议政的诉求,实际上不同利益方也是有着不同的诉求,以最基本的就是逼迫雍正交出部分权力,停止损害旧有势力的新政恢复祖制,这一基本诉求的主要一方便是旗主王爷们,停止新政以谋取旗人更多的利益。 隆科多原本可以称得上雍正的心腹,然而这也不过是为了利益而进行的投资,隆科多代表的是佟氏家族,隆科多拥立雍正也正是坚持了康熙的最终指示,而叔父佟国维此前更是在四爷与八爷之间两面下注,无非是为了家族利益。雍正所推行的新政触及了官僚家族的利益,隆科多自然也就因此受损,自然也不支持新政。恢复八王议政则可以分掉雍正部分权力,为自身利益争取更多的权益,然而却忘了此时已非顺治、康熙初期可以比拟的,八王议政模式早就因为阻碍了权力的集中而逐渐衰微。
八爷自然是此番恢复八王议政的主导者,也是利用了各方势力的幕后者,在八爷看来,八王议政恢复后便可以一步步架空雍正,最终扶持弘时上台,自己则可以成了多尔衮一般的皇父摄政王,以另类的方式完成自己多年的追求。 可以说,八爷与旗主王爷们、隆科多的目的不同,也就是说这是不同利益诉求汇聚而来的“乌合之众”,也就难怪张廷玉一通“说理”后纷纷败下阵来。 雍正在此番的对决中已然处于不败地位,而掌控着丰台大营的十三爷的出场更是表明了事态已然完全在雍正掌控之下,唯一令雍正遗憾与痛心就是百官对此态度的漠视。 这也难怪百官漠视,毕竟此番恢复八王议政就有着争取被雍正的新政损害的利益,官员们“作壁上观”实际上就是无声的反抗。雍正为了千疮百孔而勤政修补,然而在家天下境况下,更何况官僚阶级对于自身利益的看重,又有多少人会支持雍正新政呢。
恢复八王议政设想失败雍正引蛇出洞?
事实上,《雍正王朝》是以二月河先生小说为剧本的电视剧,其中有着诸多典故,但也夹杂着不少野史,因此此番分析也是基于雍正王朝所做的。
在剧中,八爷原本就是受监控的对象,而老八拉拢旗主王爷们也被老十三觉察,对此雍正只是道“让他去办,翻不了天”。事实上,八爷一派作为雍正多年以来的对手,双方都是巴不得处之而后快,八爷此番行动很难说不是雍正刻意为之,脓包只有膨胀了方好挤掉。
雍正新政便是为了更好了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八爷一派作为康熙时期就长期存在的不稳地因素,自然需要铲除才能够更好地推行新政。布局自此,雍正已经处于不败地步,更何况老十三还掌控着京郊的丰台大营。此外,康熙有着狼覃的后招,难说雍正就没有类似的底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