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奇女子辈出的年代。在民国众多才女中,有四位最著名,即吕碧城、石评梅、萧红、张爱玲,她们向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四位之中,吕碧城排名第一,有民国第一才女之称。词学家龙榆生称誉她是“凤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然而,和自己的太外婆相比,吕碧城则相形见绌。 她的太姥姥(外曾祖母)沈善宝更传奇:12岁挣钱养家,27岁安葬八位去世的亲人,黄金圣斗士30岁才出嫁…… 在那个男人为主导的社会,她巾帼不让须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靠着自己的才华实现了经济独立。 她是清代著名女诗人,字湘佩,江西义宁州判学琳女。幼秉家学,工于诗词,著述甚丰,有《鸿雪楼诗选初集》、《鸿雪楼词》及《名媛诗话》传世。 沈善宝一生游走南北,广结各方才媛,尤其是通过《名媛诗话》的编撰,奠定了她在清道咸年间女性文坛上的领袖地位。

01 有句话说,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打上了原生家庭的烙印。东野圭吾曾说:“命运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懂得走出糟糕的原生家庭,好好经营,活出一个崭新的人生。 沈善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9岁之前,那是她最难忘的时光,天真烂漫而又幸福美满。 她的父亲沈学琳是一位文人雅士,喜欢花花草草,吟诗赋词。母亲吴世仁是一位大家闺秀,“才藻富丽”,“天资敏悟,凡为诗词书札,挥笔立成,不假思索。”

父母琴瑟和鸣,举案齐眉,一片岁月静好。在沈善宝的记忆中,母亲喜欢弹琴,父亲在一边静静地听。多年以后,她还请清楚地记得她父母写的诗:“已成绝调君休讶,不惯循声我亦痴。” 沈家是吴兴名门望族,虽算不上大富大贵,家境也相对殷实,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沈家旧居有座箫引楼,楼前一株玉兰,高数十丈,每逢花开,洁白的花朵缀满枝头。她的父亲就置上几桌酒,宴请亲友,登楼赏花,吟诗,其乐融融。

沈善宝在父母的感染影响下,从小跟着母亲吴浣素和姨母吴鬘云学习诗文书画。那时,沈善宝写诗画画没有功利目的,就是闲暇时娱乐。“少小耽吟咏,东抹与西涂。继而学丹青,聊复以自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竟未成想,画画这个闲来打发时间的兴趣在日后曾一度成了谋生的手段。也由此可见,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谁知道哪天会不会派上用场。 就在沈善宝9岁那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命运的车轮从此逆向回旋,开始了炼狱般的生活。

02 那是嘉庆二十一年,天干物燥,杭州市发生了一场火灾,摧毁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包括沈家。沈家的“家宝被烧为平地”。沈善宝母亲半辈子创作的《小银楼诗集》也被大火烧毁。 原本富庶的生活,急剧下降,为了谋生,为了养活一家九口,她们全家随着父亲调任江西州判而迁居。 但是沈父的文人的脾气秉性并不适合在官场上混,当了两三年州判,他被同事排挤诬陷,为了自证清白,沈父选择了很极端的方式——自缢身亡,当时的他不过36岁。 父亲自杀时,沈善宝年仅十二岁。她有两个哥哥三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死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刚满百天。 失去了生活的顶梁柱,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母亲拖着七个孩子,想要回故乡杭州回不得;留在江西,没有收入,没有积蓄,也没法生活。 父亲含冤而死,沈善宝痛不欲生,她想化身成为一个身负绝技的侠女,手刃仇人,为父报仇。“我思觅吴钩,愿学赵娥技。左揕仇人胸,右扶谗人齿。”但现实是,如何生活下去。 她的两个哥哥年龄不大,没有功名,自己糊口都困难,弟弟妹妹还年幼,只能她承担起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的重担。

从小善于女工的她会刺绣,还会写诗画画。父亲去世以后,沈善宝开始出售诗文书画养家,她认为仅凭母亲给她的启蒙还不够,她又拜一些名人为师,勤学苦练,技艺精进,“日勤翰墨,不数年,求诗画者踵至”。 沈善宝的名声很快传出去,出售书画作品的收入竟能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 03 沈善宝16岁时,在义父的李怡堂家帮助下,她全家带着父亲的棺材,终于回到原籍杭州。 为了报答义父,她应邀请到寿光去,然而这趟出行,也是一波三折:先是在船上被偷窃财物,后来又遇上决堤,洪流滚滚,她乘坐的小船失去控制,让她险些葬身于洪水之中。 人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然而对沈善宝来说,却是坏消息接二连三、接踵而至。

这趟出行归家时,没看到妹妹沈善芳的身影,原来善芳于二月初九病故了。 沈善芳是沈善宝唯一的妹妹,善芳从小跟着母亲学诗学琴,颇得母亲真传,小小年纪就声名在外,被世人称为“才女”,与沈善宝不逞多让。 沈善宝临行前,妹妹怕她路费不够,偷偷把自己的首饰塞进她的包裹里。这个懂事又聪慧的妹妹,却仅活到十八岁。姐妹俩最后没能见上一面。 沈善宝一页页翻着妹妹留下的诗篇,痛断肝肠。不到四年,她的母亲又去世了。她在袁江卖画,母女又没见上一面。母亲去世后不久,小弟善熙也去世了。 “五年逢三丧”,沈善宝的心都在滴血。

父母双亲都已经去世,她成了没有根基的浮萍,也想随着家人一同而去。 可是,她知道她不能,因为她还没完成为人子女应该完成的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人对父母的责任,既包含着赡养双亲,还包括着对亲人的“死葬”,为逝去的亲人举行葬礼,埋入祖坟,让他们入土为安,这一世担负的责任才算完成。 沈善宝的父、母、弟、妹还没有葬入祖坟,她的伯祖、庶伯祖母、纶新叔、庶祖母没有后人,她没能安葬。

沈善宝擦干眼泪,继续卖字画筹集资金。终于,在她二十七岁时,筹够了资金,她们兄妹举行了一个盛大葬礼,把父亲、母亲、妹妹、弟弟、伯祖、庶伯祖母、纶新叔、庶祖母八人葬入祖坟。 八棺齐葬,引发舆论轰动。人们称赞沈善宝是孝女,可没人知道她心中的悲苦。 04 “半生历劫似飞仙,后世才华登绝顶”,这是对她30岁前后的高度概括了。 在那个年代,沈善宝这样无父无母无亲无靠的女子,即使是才华横溢,也难免会背上“不祥”的标签,想要找的一个良配并不容易。 直到沈善宝三十岁时,嫁给安徽来安人武凌云为继室。武凌云是道光十六年进士,担任过礼部主事,吏部郎中,山西朔平知府,虽其貌不扬,但为人正直,对沈善宝也宠爱有加。 沈善宝结婚以后,生育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就是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的外婆。有丈夫的薪水维持生活,沈善宝终于不必卖字卖画。虽然生活的繁琐,儿女的拖累,让她的诗作数量大大减少,但是,她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墨。

在十几年南来北往的卖画生涯中,她认识了很多名媛才女,到达京城以后,她又认识一些能写诗填词的官宦小姐夫人。 于是由沈善宝牵头,顾太清、许云林、项屏山、钱继芬等闺阁诗人组成“秋红诗社”,她们在一起吟诗,填词,宛如那些文人们的文学社团。 沈善宝深感女诗人的诗作流传不易,为了让她们的诗作不至于失传,她用十几年时间,搜罗清初到道光年间一千余位才女诗作,编成一部长达15卷的《名媛诗话》。

《名媛诗话》收录了明末至清咸丰中期有名姓可考的女性文人760位,涉及女性诗文集336部,共收录诗词2400余首。 这部书工程浩大,但沈善文凭借一己之力花费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它。因为这本书,中国文学多了温婉的一笔,也让人们看见了那个时代的女性芳华。 一部《名媛诗话》,沈善宝写出了 “我”,写出了一代人的觉醒与叛逆;她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先行者,是不输男人的思想巨人,是敢于挑战命运的实践家。 坚韧和才华,成了沈善宝的登云梯。如果当初遇到磨难选择放弃,那么文学史就会少那么一点儿勇毅的味道。 尽管现在有太多的人压根儿不知道有这个风流绝代的人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