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粟裕受到错误批判。这位曾经的“战神”,打仗虽然一流,但因为工作上不太擅长沟通,再加上有些矛盾没有处理好,导致在军委大会上遭受了错误批判。

会上,许多同志也陷入了迷茫,这位在战场上横扫敌军的战将,怎么就有了个人主义了呢?因此,许多人都不愿意批判。但是,会场上的形势迫使你又不得不批,许多人便违心做了发言,当然,也有将领硬顶着不发言。

更有将领实在是忍不住了,仗义执言,陈赓就是其中一个。这位开国大将,在听到有人无中生有,强词夺理说粟裕根本不会打仗时,他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反问道:“粟裕根本不会打仗?那么,在中国还有谁会打仗?请他站出来,让我见识见识”。

能够在这种场合,这种形势下为粟裕仗义执言,可见陈赓坚持真理、坚持自我的勇敢精神。

反过来想,如果不是对粟裕军事指挥发自内心的敬佩,如果不是有着情深似海的革命战友情,估计也不会在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了。

那么,陈赓与粟裕到底有着怎样的战友情呢?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交往呢?

陈赓比粟裕大三岁。说起来,二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并没有真正的结识和打交道。八一南昌起义时,二人都在起义队伍中,陈赓是营长,而粟裕是警卫班长,由于二人级别都很低,并不相识,也没有具体的交集。

陈赓在南下的途中因为负重伤,不得不离开队伍到上海治疗,而粟裕只是负了轻伤,继续跟在队伍里,后来上了井冈山。

有趣的是,红军在苏区斗争期间,粟裕却是多次负重伤而休养,严重影响他的军事素质的发挥,因此到1933年的时候,他只是红七军团的参谋长,而此时陈赓任红军步兵学校校长。

此时,二人都已经成为红军的高级将领,彼此知道对方的大名,但依然没有见过面。后来,粟裕随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抗日,离开了中央苏区,全面抗战爆发后,一直在新四军工作,活跃在南方。而陈赓随队伍长征到达延安后,成为129师第386旅旅长,一直在北方。因此,二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见过面。

他们第一次见面要属解放战争时期了。当时,粟裕和陈赓都已经是解放战场上的风云人物了。比如,陈赓消灭了胡宗南的号称“天下第一师”的整编第一旅,而粟裕更是拿下了整编第74师,各自率领部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也开始对各自的战略战术仰慕学习。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陈赓、谢富治兵团,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形成品子阵,直插敌人的心脏,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12月,陈赓与粟裕真正见面。当时,毛主席令粟裕和陈谢兵团沿平汉铁路直逼武汉,具体指挥由粟裕负责,陈赓成为粟裕的下级,二人这才有了第一次见面。

因为互相仰慕军事指挥能力,二人在作战中经常一起研究作战部署,他们密切配合、全力协同,很快便攻克了50多座重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而陈赓越来越欣赏粟裕的打仗艺术,二人也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被提名担任主管作战的副总参谋长,但他却主动向中央和军委提出,陈赓论资历和能力更适合这个岗位。

当然,中央军委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是由粟裕担任主管作战的副参谋长。军委筹建哈军工的时候,正是粟裕提出来,由陈赓负责这项工作最合适,被毛主席和周总理采纳,陈赓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到国内,筹建哈军工。事实证明,陈赓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他就是最合适的。

后来,粟裕担任总参谋长,又提名陈赓担任主管作战的副总长,二人再次成为上下级关系。而且,粟裕多次出差不在位的时候,都会指定陈赓主持总参工作,充分显示了对他的信任。

陈赓逝世前,在上海休养,正好粟裕也到了上海。几乎每天,粟裕都要陪陈赓聊天,得知陈赓逝世,粟裕情感受到极大打击,痛哭不止,甚至不能自已晕了过去,可见二人的战友情谊是多么深。

从这层意义讲,陈赓在军委会上为粟裕仗义执言就不难理解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