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跟其他动物的显著差别之一就是我们拥有旺盛的求知欲,倒不是因为其他动物懒惰,而是因为我们不需要在大自然中以命搏杀来换取生存机会,因此有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其他的精神需求,而研究生物就是解决求知欲旺盛的方式之一,更何况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结论能带给人类新的治疗手段和便利生活的可能性。

这要归功于我们的祖先选择的进化方向,而这种进化一直还在进行中,只是我们人类还搞不清现代人类的进化方向是什么,往上有很多对未来人类的构想,但多是科幻作家和艺术家的畅想,终究只是提供一种思路,真要去探究进化真相还得从基因入手。

目前,我们人类认为自身功能基因数量大概在2-2.5万个,但大部分的基因到底有什么用还是未知数,尤其是有一些非功能基因区更是让人充满疑问。我们的体内埋藏了太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秘密。

几个月前,希腊瓦里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细胞报告》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的155个新基因来自DNA非编码区。

这些基因并非是常规的从已知基因复制事件中产生的,而是从零开始的,这说明了什么?人类始终处于进化中!

新发现的基因

1972年日本遗传学家大野干提出了一个概念,将基因组中不编码任何蛋白质或酶的基因简单粗暴的称为“垃圾基因”。这个概念碍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自然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这些基因实际上没有那么“垃圾”,部分基因还是具有助编码功能,还有一些基因具有编码功能。

这些“垃圾基因”中的DNA非编码区,便是希腊瓦里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55个新基因的区域。这些基因可以编码产生微蛋白,这就证明了它们是会参与人类的生命过程、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等情况的。其中的一些基因甚至十分古老,似乎一直都在人类体内潜伏进化。

这些新基因中有一种增强子RNA基因还蛮关键的,它在实验用物种,诸如小鼠、大鼠、狗和鸡的体内都没找到直系同源转录,甚至也不出现在黑猩猩谱系中。该基因跟心脏的靶器官心室腔息息相关,而在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或猕猴中,都没有发现该基因有对心脏产生作用,说明它们是我们祖先跟黑猩猩谱系分开各自进化后才出现的,这是我们人类在不断进化的重要证据。

如果能对这个基因知根知底,也许就能在涉及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有利于人为的促进良好完善的心脏发育和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各种类型。另外,这些新基因中,还有44个基因是跟生长缺陷有关,同理,对这些基因的深入研究也能解决许多人体健康的问题。

而且任何基因的变动都很可能反应到物种的胚胎上,这就可能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这表明这些曾被列入“垃圾基因”的新基因,实际上对维系人体生命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果然生命体真的是大自然精妙的鬼斧神工,能进化成这样真的让人感觉细思极恐了。

人类基因不断变动

进化当然是不断在进行中的,只是需要证据去证实,而不是张口就来。随着环境变化和生活重心的不同,人类的基因演化会出现适应性变化情况。

打个比方,早在2009年就有研究人员指出: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十分脆弱,无法自行修复基因变异造成的损伤。在大约300万年前,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还有约1400个,但现在你猜只剩多少?才54个!按这种速度下去,Y染色体真的可能会在又一个百万年后完全失去。

不过Y染色体容易丢失不只是原本就有基因问题,也是跟环境和生活方式有重大关系。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人类男性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比如抽烟、喝酒、烫头(不是)。这些都会加剧Y染色体基因的减少。

这就是一个人类基因因为环境变化和生活重心不同发生演化的例子。

后记

虽然讲得很热闹,但目前完全是刚发现的状态,关于非编码区域内自发产生新基因的确切机制还完全不明了,不过起码证明未来我们还很有机会发现人类基因组中的“隐藏剧情”。

至于我们以后的演化可能性,还是得靠对环境的保护和适应。我们会不会有更好的未来?这是个问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