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胡一舸
前言
世人都说曹操是汉贼,但他确实到死也没称帝,只留下了一句让后人回味的话: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说,如果真的是命中注定,自己愿意当周文王。但他没明说的是,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亲手灭掉了商,又将自己的父亲追尊为王。
古代君臣观念非常深,篡位造反是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曹操不愿让篡汉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
,但是希望可以成为被后代尊崇为改朝换代的奠基人。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刚刚接替魏王爵位不久的世子曹丕,每天看着父亲为自己铺就的“康庄大道”,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
同年12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在洛阳称帝,改国号为“大魏”,并追尊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可是,
仅仅在位7年
,曹丕就英年早逝,时年只有40岁,后世专家在进行研究后惊呼:
能活到40岁就是奇迹了!他比曹操还过分!
铜雀春深,纵欲过度
相信不论是了解三国历史、还是不了解的读者,应该都听过这么一句诗:
“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曹操的一大梦想就是打败东吴,收大乔、小乔两位绝世美女到自己的铜雀台中。虽然最后这个梦想并没有达成,但没有二乔的铜雀台也足矣让他沉醉在“温柔乡”里了。
争议缠身的曹操,最常被人调侃的就是
“喜爱人妻”
这个癖好,曹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所到之处,金银财宝,美女佳人,都会收入囊中,而美女自然就被带到了铜雀台。
在历史上,铜雀台是真实存在过的,
曹操的儿子曹植还曾写过《登台赋》
,用来庆祝其完美落成,从其中的一些描写都可以看出,当时铜雀台可谓是华丽与壮观: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但是,如此华丽和奢靡的铜雀台,在曹操去世后,好像就没有什么消息传出来了,
其中的无数美女都去向了何处?她们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根据前朝旧制和视死如视生的传统观念,普通老百姓还会有夫妻合葬墓,更何况拥有无上权力的皇帝或者封王。
在他们死后,为了防止自己的妃嫔做出不合礼制的事情,也为了在另一个世界能够有佳人相伴,
往往会安排人将自己的“爱人”处死,进行“殉葬”。
与前人不同,曹丞相在身后事的安排上显得非常理智和先进,
他首先倡导“薄葬”理念,明确提出在自己死后,不起封土,不做植树,金银珠宝,一概不要随葬。在中国丧葬改革史中迈出了难得的一步。
而针对自己的妃嫔和歌伎等人,他也没有痛下杀手。反而吩咐可以让她们一直居住在铜雀台中,只要能在自己的灵位前摆些果品,每逢初一和十五为自己表演一段歌舞就行。
但让曹操想不到的是,自己让曹丕安顿好铜雀台中的众人,曹丕却鬼迷心窍,做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曹操尸骨还未凉时,曹丕就以
“危前所托”
的名义,毫不在意他人眼光,大大方方地将铜雀台中除了自己母亲卞氏以外的美女都拉进了自己的宫中,用来供自己享乐。
不过曹丕对外就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表示自己这样,是为了能更好的关照父亲留下的众女,旁人也想不到曹丕会做出违背伦理的事情,有的甚至还夸赞曹丕圣明,以孝治天下。
直到有一次,曹丕身患疾病,好几天都没有上朝理事,母亲卞太后知道了,心中担心儿子,就赶紧动身到曹丕宫中探望。
刚刚踏进房门,卞太后就定住了脚步,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她看到在身前悉心照料曹丕的女子,赫然是曹操生前喜爱的一位宫妃!
卞太后赶走那名宫妃后,转头就大声斥责曹丕,可没想到曹丕不仅不觉得羞耻,反而还理直气壮地狡辩说: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召她们入宫做事,有何不妥?”
卞太后听了气得浑身颤抖,她想不到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后,本性暴露的如此恶劣,破口大骂曹丕是禽兽,并且说今后永不再见这个儿子。
如此放纵自己的曹丕,连母亲都不愿让他出现在这个世上。
虽然年轻,但无节制的放纵终究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何况古代的养生和医疗条件也远不能和今天相比。
煮豆燃萁,同室操戈
曹操一共有五个儿子,除了继位的
长子曹丕,和早就夭亡的小儿子曹冲,还有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
曹操本就是建安文人的代表,对有才华的曹植格外喜欢,
但是曹植的文人气息又太重,放浪形骸,喜好饮酒作乐,而且还经常酒后胡闹;曹彰能征善战,可惜有勇无谋,不能成事;曹熊资质平庸且体弱多病,直接被排除出候选人名单。
思来想去,曹操只好将魏王之位传给颇有城府和心机的曹丕,其实曹丕的文学造诣也非常高,只是父亲和弟弟太过耀眼,遮去了他的光芒,他可是与曹操、曹植并称为
“建安三曹”
啊。
《论文》作为曹丕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另外在诗、赋、等方面,曹丕也皆有成就,尤其擅长五言诗。
曹丕本就是在与曹植的争斗中胜出才被立为世子的,而且自己的帝位也是抢来的,所以他对争权夺位的行为十分敏感,甚至到了病态的地步,尤其是对自己的几个弟弟。
首先是曹彰。
曹操于洛阳病逝时,曹丕驻守在魏国都城邺城,身在长安的曹彰则先一步到达了洛阳,并且要求主理治丧的贾逵,让他将魏王印玺交给自己。
贾逵正气凌然地回答:
“印玺乃是魏王大宝,长子曹丕为世子,汝为兄弟,岂能多问?”曹彰自知理亏,只好不再追问。
进城后,贾逵问曹彰究竟是来奔丧,还是来争夺魏王之位。曹彰心里一惊,连忙解释自己绝无二心。
等到曹丕赶来知晓了此事,连忙将曹彰控制了起来,逼迫他交出了兵权,并且还重新划分了曹彰的封地,从在豫州的鄢陵,变成了离洛阳更近的中牟。
曹彰因为被罢了兵权,还要受到时时的监视,没办法再自由行动,就经常发脾气,周围的宗族子弟都害怕他。
曹丕也不断给曹彰更多的俸禄,希望他就老老实实做个清闲王爷算了。
可惜的是,曹彰不仅不给面子,还多次提出希望曹丕恢复自己的兵权。这当然是痴心妄想,曹丕永远不可能答应这个请求,
曹丕见这个弟弟冥顽不化,也终于忍不住对他下手了。
公元223年,曹彰随曹氏氏族一同被征召觐见,在到达洛阳的当天,
“疾薨于邸”
,就在馆舍中突然生病死掉了,毫无征兆,年仅35岁。
而在曹彰回洛阳奔丧结束后,曹丕就派人问罪于没有来的曹熊和曹植,曹雄胆小,以为哥哥要借机处死自己,就先一步
上吊自杀
了。
曹植是因为沉醉于美酒才没有返回洛阳,曹丕便下令将与曹植一同喝酒的文人全都斩首,并且押解曹植,打算以不忠不孝的罪名惩处。
在母亲卞氏的苦苦哀求下,曹丕才答应视曹植才华而定,若能通过七步成诗的考验就免于死罪。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首七步诗道尽心酸,这时的曹植就是一个弟弟在向哥哥抱怨,相煎何太急!
曹丕也被真情流露的曹植所感动到,没有处死曹植,将他贬为了安乡侯。
卞氏怕自己走后曹丕又要对曹植下手,就哭着对曹植明明白白地说了一番话:
“彰儿已经不在了,你难道还要狠心杀植儿吗?”
三个亲兄弟,一个收缴兵权后死的不明不白、一个胆战心惊上吊自裁、一个被贬乡野平民。曹丕如此狠心,怎能不遭报应。
睚眦必报,胸襟狭窄
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大败魏军。魏将庞德情愿赴死,不肯投蜀,于禁则下马请降,之后被关押在荆州大牢。
然而没过多久,关羽就大意失荆州,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孙权为了不与魏国交恶,将从蜀军大牢转移到吴军阵营中的于禁,遣返回了魏国。
但曹丕对这位老将已经毫无尊重,认为他不做抵抗,实在有辱大魏颜面。
经常在朝会上用言辞讥讽于禁。
于禁每次都羞愤得满脸通红,终于有一天在下朝回家后,病发身亡。
曹丕年轻时非常喜欢打猎
,但是在争储的过程中,为了树立勤政好学的形象,他勉强接受崔琰的建议暂停了这项活动。
但是曹丕在称帝后,认为没有什么人能够影响他的行为了,就开始常常外出游猎,甚至还号召全体国民练习骑射。
这时,
鲍勋和戴凌
两位大臣,再次向曹丕提出停止射猎的谏言,虽然是出于好意,但还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曹丕好像被触犯到逆鳞一样,一下子火上心头,忍了那么久,好不容易可以拥有自己的娱乐活动,竟然还有人来阻拦,他在心里已经决定要让这两个人付出代价。
没过多久,戴凌被曹丕找了个借口打的半死不活,而鲍勋因为在曹丕之前的军事决定中也有过反对,所以哪怕他是曾经曹操的救命恩人,曹丕也全然不顾他人劝告,将鲍勋强硬处死。
哪怕是知道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的时候,曹丕也不忘曾经的丢脸之事。
公元226年,曹丕躺在病床上,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时曾向叔父曹洪借过一笔钱,却遭到了拒绝。
曹丕瞬间觉得颜面尽失,越想越气。
于是他安排人找了个理由将曹洪捉拿入狱,打算杀了他洗刷当年的耻辱。
要不是其母卞太后和皇后郭氏好言劝告,曹洪才留住了性命。但是家产却被曹丕全部查没,变成了一介平民。
结语
过度透支,心理郁结,遇到不顺心的事就难以排解,曹丕的身体早就到了崩溃的边缘。终于,两次出兵讨伐东吴未果,成为了压垮曹丕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226年6月29日,怀着未竟之志的曹丕在洛阳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年仅40岁,谥号文皇帝。
在七年的皇帝生涯里,魏文帝曹丕启用
九品中正制、统一北方、平定边患、恢复西域建制,
也算有非凡的建树。
但是前车之鉴,不可忘怀,自制力对成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花花世界迷人眼,走好当下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