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得到了最有效的保护,也让一大批西藏的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目前,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全区国土面积的36%,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到50%以上。雪豹、滇金丝猴、野牦牛、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5种,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居全国前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西藏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为引领,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下一步,西藏将以更高的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效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西藏的生态颜值不断提升、生态价值持续增加,推进美丽西藏全民共建共治共享。  扩绿兴绿护绿 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持续扩绿、兴绿、护绿。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禁伐。禁伐之后,林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覆盖率为78.39%,呈持续增长态势。

  在河湖及湿地治理方面,内蒙古统筹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以乌梁素海为例,随着水面扩大和水质改善,在此栖息的鸟类已增加至260种。

  内蒙古同时也是全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三北”攻坚战60%的工程量在内蒙古,当地全力推进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防沙治沙1.48亿亩、营造林1.37亿亩、种草3.36亿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  敕勒川草原:修复生态再现绿水青山

  敕勒川草原是距离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区最近的草原,位于阴山山脉南麓。曾经,这里遍地沙石,春秋季节时常黄沙漫天。经过十多年治理,如今这里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眼下,正是敕勒川草原的旅游旺季。  盛夏时节 敕勒川草原迎来旅游旺季

  盛夏时节,敕勒川草原迎来了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看到茫茫无际的大草原和烟波浩渺的千里阴山,让人不由地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

  敕勒川草原距离呼和浩特的主城区只有20公里的路程,被称为呼和浩特的“城市后花园”,是当地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段时间,随着夏季草原旅游旺季的到来,来这里避暑消夏的游客越来越多。  曾经矿山无序开发 让草原“伤痕累累”

  时间倒回十多年前,如今的敕勒川草原与当年截然不同。过去,这里有上百家采石场,无序开发利用使这里的草原“伤痕累累”、沙石裸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为了恢复生态,2012年,呼和浩特启动了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停止了矿山开发。同时,对破坏的草原植被也实行了全面修复。  “人工干预+自然修复” 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这上万亩的砂石滩进行生态修复难度可想而知,承担修复工作的项目科研团队开启“人工干预+自我修复生态循环模式”的创新探索。

  科研人员郭佳媛介绍,修复团队检测水分、土壤、微生物等状况,掌握基本“生态数据”后,制定出精准的综合治理方案。精选一些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采取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

  这些容器里装的是科研人员多年试验找到的适合当地种植的草种,在敕勒川草原修复当中,典型的草种是——羊草。这是经过包衣处理的,这种草抗旱、耐盐碱、耐寒,而且它的叶片营养丰富,是牛羊非常喜欢的饲草。

  找到了合适的植物种子,经过科学配比播撒在草原上,就可以让草原进行自然恢复。经过多年的自然演替和林草专家的细心呵护,如今,敕勒川草原修复1.78万亩,植物种类已由最初的十余种达到了如今的60多种,生态系统稳定恢复。  生态恢复 释放绿色发展新动力

  这些年,伴随着大青山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大青山前坡形成30多公里的生态旅游景观带。沿线18个乡村都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5000元。  三秦大地水更清 十年造林地更绿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持续聚焦秦岭生态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保护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优良”等级面积已超过99%。

  陕西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2023年,黄河流域65个国控断面中优良水体比例达95.4%,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陕西长江流域44个国控河流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十年来,陕西累计完成营造林9175万亩,森林面积增加130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4.5个百分点,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85万亩,流动沙地面积减少37.3万亩。  生态修复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治理,统筹推进修山、增绿、扩湿、整地,持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划定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100万亩,治理修复废弃、关停矿山6000余座,累计完成造林1700万亩以上,生态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山东持续优化湿地保护空间布局,强化滨海生态修复,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泰山、东平湖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百里青山黛 万物共生长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也是全球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的全球唯一分布地。

  近年来,海南通过自然恢复、人工辅助修复等措施,累计种植超过30万株海南长臂猿喜爱的乡土树种,修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4600多亩,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从2019年的4群30只,增长至现在的7群42只,成为海南优化生物多样性、落实就地保护的经典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数据显示,2023年,海南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监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95.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9.66%。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