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办婚姻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存续千年的封建制度,但老一辈人的思想却很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很多进步青年都深受其苦,面对包办婚姻的压迫,有人奋起反抗,勇敢地站在封建残余恶习的对立面,立志掌控自己的人生;有人选择接受父母的安排,与家人定下的对象共度一生,但也有像徐悲鸿这样的人,他在万般无奈之下成亲,但心有不甘的他婚后生活极其不幸福,对妻子并无半点感情的他将所有的愤懑发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给孩子起了一个非常晦气的名字,没想到孩子的命运真的如同他的名字那般不幸。

1895年的中国还处于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山河破碎,任人宰割。这年7月,一个叫徐寿康的男孩在江苏宜兴出生,这就是后来的徐悲鸿。虽然自幼家贫,生活拮据,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读书人出身的父亲。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不仅能识文断字、吟诗作赋,还有很强的绘画功底。所以平时除了在私塾教书,还能靠替别人家画画来贴补家用,在镇上也算小有名气。 耳濡目染之下,徐悲鸿自小也对绘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9岁时便开始练习国画技法,10岁时便能帮助父亲填色,每天他都要专心致志的临摹吴友如的作品,13岁的时候,他开始跟随父亲游走四方,靠卖画维持生计,过了四年风餐露宿的生活。这样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徐悲鸿在这几年看到很多见所未见的风景,听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故事,也接触到一些自由平等的新思想,逐渐成长为一个进步青年。

17岁时,父亲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徐悲鸿对绘画境界的追求了,他下定决心前往上海,学习西洋绘画的技巧,在艺术领域更上一个台阶。尽管家人并不赞同,但他还是独自踏上了求学之路。他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这所倡导东西方美术互相包容互相结合的学校中,徐悲鸿自由自在地徜徉在艺术的世界里,不断更新艺术理念,钻研绘画技巧,他的绘画水平突飞猛进,日臻成熟。 上海求学这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充实的日子,也是最辛苦的日子。他一人在这繁华的大都市里漂泊,靠卖画的钱艰难维生,生活孤苦无依。有一次,他读苏轼的诗,当读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时,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千,便给自己改名为“悲鸿”。

正当徐悲鸿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时,故乡传来的书信让他不得不中断了学业。信中写道:父亲病重,时日无多,让他尽快返乡。他赶紧收拾行囊返回了江苏,可一进家门,迎接他的却是新郎官的大红礼服,徐悲鸿顿时傻了眼。原来父亲并未病重,这次骗他回来,只是为了让他成亲。已将自由平等奉为人生真理的徐悲鸿怎能接受与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结婚呢!他本想赶紧逃离,但看到年事已高的父亲渴求的眼神,想到逃离后邻里乡亲对自己家的议论纷纷,最终还是妥协了。 一年后,徐悲鸿的儿子出生了,他却并没有像一般父亲一样欣喜万分,反而对这个孩子憎恶至极,给他取名为“劫生”,便撇下母子二人外出求学了。四年间,徐悲鸿对妻子儿子不闻不问,直到返乡探望父母时偶然发现儿子很有绘画天赋,于是便开始着手培养,父子二人在相处过程中也渐渐产生了感情,此时孩子已被家人改名为“吉生”。造化弄人,就在徐悲鸿越来越喜欢这个孩子的时候,吉生却于7岁那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原配妻子也于不久后病逝。

徐悲鸿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同时也是施害者,他的原配妻子从未得到过他的一点关系和爱护,在痛失爱子之后,离开了人世。徐悲鸿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封建婚姻的束缚之下,多少悲剧在不停上演,好在今天的我们生活在新中国,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寻找自己的爱情,享受婚姻的甜蜜,每个人都能成为掌握自己感情的自由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