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在探月工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嫦娥六号已经完成月球背面的智能土壤采样,与此同时,国家航天局也发布了一系列月球的照片,其中出现了一个中国字,可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要知道,对于月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情怀,而对于登月问题,中方也正在按照计划推进,美国方面也计划在2025年完成载人登月,但是在美国阿波罗计划登月之后,已经长达数十年没有人类登上月球,而目前中国航天技术突飞猛进,嫦娥六号也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我们很有可能赶在美国前登陆月球。

(嫦娥六号完成壮举)

据报道,在6月4日一大早,中国的嫦娥六号任务取得了一个重要的进展,上升器成功地从月球的背面发射升空,带着珍贵的月球样本进入了绕月球飞行的轨道。这次升空用了一个非常强力的3000N推进器,并在约6分钟后完成了任务。就在两天前,嫦娥六号在月球的背面南极附近完成了高效率和智能化的采样工作。这些样品被小心地打包放置到上升器的存储装置里。在整个采样过程中,地面的科学家们通过“鹊桥二号”的中继卫星密切监控着探测器的数据,他们还模拟了采样的过程,以便更好地决策和操作。

嫦娥六号的这次任务中,智能采样技术是个关键点。探测器不仅要经受月球背面的高温环境考验,而且还要用钻具和机械臂来收集样本,确保能从多个不同位置获取多样化的样本。在采样工作完毕后,嫦娥六号展开了一面五星红旗,要知道,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面国旗也很与众不同,使用了特殊的材料和制作工艺,确保能在月球的环境中展示。

更令人兴奋的,要属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这些照片了,这些照片通过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发回地球,并由地面团队进行处理。在嫦娥六号刚刚触碰月面时,降落相机捕捉到了一些壮观的图片,在嫦娥六号完成采样任务后,月球表面竟然留下了一个“中”字的痕迹。嫦娥六号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文称,“我看‘中’!”也就是说,对于这趟月球旅行,嫦娥六号在月球上完整地写了一个中国的中字,这点也让我们非常的激动和自豪。

(嫦娥六号拍摄的中字)

那么有人会问,中国技术已经这么先进了,能在美国之前登上月球吗?其实对于登月的技术,中方也正在加速推进。长期以来,我们的长征系列火箭,比如威力强大的长征五号,已经成功将卫星和探测器送入太空。现在,正在研发一款新火箭,那就是推力更大的长征九号,推力将超过4000吨,可以把150多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向月球轨道则能发送50吨的有效载荷。这意味着长征九号将有足够的能力一次性送载人航天器和月面着陆器到月球。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意味着完成载人登月是很有可能的。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实现载人登月,但是通过嫦娥系列无人探测项目,我们已经将月球样品成功带回地球,这为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提供了珍贵的数据。

(美国宇航局局长称不希望中国先上月球)

而且,中国的天宫空间站也实现了“T字型”的结构,让我们能够深入研究和解决在太空中长时间生活的种种挑战,这些经验对于载人登月或火星任务都至关重要。那么,中国能否赶在美国前登月吗?我们先来看一下时间表,中国计划的是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而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在2025年前将人送上月球,并打算让一名女性宇航员踏上月球表面,美国的这个登月计划被称为“阿尔忒弥斯”计划。从时间上来看,美国确实在前面,但不要忘了,现在已经是2024年了,美国要想在明年就完成登月,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美国的关键火箭SLS推迟了,虽然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在2022年完成了,但要按计划进行下一步任务,目前来看更加困难。到目前为止,“阿尔忒弥斯”计划已经花费了500亿美元,并且NASA还需要更多资金来推进项目。此外,美国为了完成登月,还需要开发新型登陆器、改进现有的火箭和太空船,并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比如维持长期生命支持系统和利用月球资源。这些技术难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另一方面,马斯克的SpaceX登月计划也是一推再推,所以对于美国能否在明年实现登月,还是个未知数。

(中国的新一代运载火箭)

不过,相比于美国,中国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登月任务,而且比美国务实的多,计划可行性也更高。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而且目前中国的进步很快,预计会超过美国。当NASA听说中国的计划时,也感到了压力,因为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说到做到,从嫦娥五号到嫦娥六号,以及空间站的建设,都证明,中国确实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但是,我们的载人登月计划不仅仅是为了争夺“第一名”,也不是为了要与美国竞争,而是有着非常明确的科学目标和任务,这一点我们要清楚。在航天问题上,我们的准备比美国当年的阿波罗计划准备的更加周密,中国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夸大其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这个目标。预计随着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返回式飞船的研发,中国将拥有两种能执行载人太空任务的火箭和飞船,从而大幅增强我们进入太空的能力。这一点对中国来说是好事,对全世界的人类来说更是如此。要知道,美国的NASA拒绝与中国合作,而我们的天宫空间站,是向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开放的,届时,预计随着中国的技术有所突破,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中国的实力和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