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一个以畜牧业闻名的国家,平均每人拥有5只羊和1.48头牛,被誉为"羊背上的国家"。然而,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生态问题。19世纪80年代,欧洲殖民者将牛羊引入澳大利亚,虽然这些家畜没有成为入侵物种,但它们的粪便却成了难题。澳大利亚每年产生约8000万吨牛羊粪便,导致每年失去2000平方公里的放牧土地。此外,奶牛粪便还会孵化出大量苍蝇,带来传染病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65年澳大利亚启动了蜣螂项目,从世界各地引进蜣螂,即我们熟知的屎壳郎。屎壳郎以动物粪便为食,能快速清理粪垫。全球有7000多种屎壳郎,澳大利亚本土也有500多种。但屎壳郎对粪便有特定偏好,且处理方式多样,如挖隧道、滚球或在粪便上产卵。

澳大利亚的屎壳郎主要与有袋动物共同进化,对牛羊粪便不太感兴趣,也不太擅长处理这类粪便。因此,澳大利亚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引进屎壳郎。选拔屎壳郎并不容易,最初从不同国家引进了44种,但主要来自南非,因为南非屎壳郎种类多,与大型牛科动物共同进化,且气候与澳大利亚相似。

尽管引进屎壳郎的成功率不高,但目前已有23种在澳大利亚建立了野外种群,主要来自南非和法国。屎壳郎不仅能解决粪便问题,还能改善土壤,通过松土和保留氮提高土壤肥力。此外,屎壳郎的地下活动有助于水分渗透,对干旱的澳大利亚至关重要。

澳大利亚有几家屎壳郎供应商,为农场主提供屎壳郎。一个由1500只屎壳郎组成的初始种群可能需要400美元,稀有物种价格更高。虽然澳大利亚的入侵物种问题严重,如兔子、骆驼等,但屎壳郎不太可能引发新的生态危机。屎壳郎供应商可能不会公开这种做法的潜在弊端,但对人类而言,屎壳郎带来的利益可能大于风险。毕竟,人们更关心的是经济价值,而非那些没有经济价值的生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