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的影视行业里,短剧像一匹黑马,快速崛起,一路狂奔。
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相比之下,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是425.02亿元。
“7天拍完一部剧”“一天充值2000万”,听起来,这是一份投入小、回报高的“暴利”行业,也由此吸引着源源不断的玩家进入——头部影视公司、文旅局,甚至是餐饮品牌、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想从这火热的赛道中,分一杯羹。
与此同时,“行业降温”“赚钱更难了”的声音开始此起彼伏。一方面,头部玩家接连制造爆款,仿佛掌握流量密码;另一方面,付费的蛋糕就这么大,免费短剧平台快速崛起,刷广告免费看剧,成为一种新趋势。那么,短剧行业的钱到底都流向哪里了呢?
本期数据栏目,就让我们一起翻翻短剧背后的那些账。
文 |谢紫怡
制图 |泡芙
Yang
运营 |小二郎
人人都想学咪蒙
提到短剧,一个绕不开的人是咪蒙。
过去的一年里,咪蒙的短剧厂牌听花岛,一共出品了22部作品——从开年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到下半年的《闪婚老伴是豪门》。其中,国庆期间开播的《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在抖音上线7小时,播放量破千万。
从公众号图文到短剧视频,咪蒙将一个“爽”字贯彻到底——清醒大女主的人设、快节奏的冲突和反转,加上容易传播的金句台词,转换赛道的咪蒙依然靠精准拿捏受众情绪和人性,赚得盆满钵满。《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在上线当日的充值金额超过了2000万,能作为对比的是,去年的口碑电影《周处除三害》,首日票房是1812万。当然这些钱,并不会全部进入咪蒙的口袋。听花岛负责人曾表示,按照分成比例,再刨除制作成本和团队奖金后,《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最终的纯利润为200多万元。
短剧的“暴利”就在于,与巨大的充值流水相比,它的投入相对较低,拍摄周期短,可以很快获得回报。这样的“蛋糕”摆在眼前,吸引来各路玩家,人人都想夺下属于自己的那一块。
去年6月,周星驰出品的首部短剧《金猪玉叶》在抖音上线,第一季的播放量达到了2.2亿,但豆瓣评分只有5.7。虽然口碑不及预期,但没有影响《金猪玉叶》的吸金能力。这部剧在第一季还未开播时,第二季的招商就售出了800万元。而周星驰的第二部短剧《大话大话西游》里,TCL是官方独家冠名商。
在周星驰之前,王晶是广泛认知中第一个下场短剧的知名导演,但他的《亿万傻王子》并没有掀起太多水花。去年年底,于正也在微博官宣了自己的首部短剧《吉天照》,目前还未播出。此外,杨蓉、徐梦洁等电视剧演员,也纷纷开始试水短剧,但均反响平平。传统影视行业的从业者,进军短剧,似乎还有一段探索之路要走。
除了内容上的创作者,短剧也成了各家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618”和“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期,是品牌短剧上线的高峰期,淘宝有《王妃娘娘,有人下单啦!》,京东有《伍折天重生之女帝当“总裁”》,赚眼球也赚流量。
从品类上看,最爱投短剧的是美妆个护品牌。韩束、彩棠、丸美、倩碧、珀莱雅等频繁出现在各个短剧的赞助名单中。此外,药品类、生活品类品牌也在积极参与,去年一年,三九药业赞助了28部品牌短剧。
餐饮品牌也紧随其后,肯德基推出《重生之吃货皇后惹不起》、麦当劳则有《重生之我在麦当劳修炼魔法》,还有星巴克的定制短剧《我在古代开星巴克》。甚至企业家亲自下场,本色出演“霸总”。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就在自家短剧《重燃人生之隐世黑客惊艳全球》中,过了一把演员瘾,虽然出场时间不到30秒,但他很快登上了多个平台的热搜榜单,在短短几天里收获了近千万的播放量。
事实上,品牌定制剧也是短剧创作团队收入的来源之一。被称为“广告霸主”的韩束,连续两年与达人“姜十七”合作。有数据显示,“姜十七”的定制短剧报价为一集55.8万。而“姜十七”所在的MCN机构是“银色大地”,其法人张静思,在公众号时期就与咪蒙一起创业。
随着短剧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强者越来越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家的共识是,“蛋糕”越来越难分,钱也更难赚了。
平台争夺战:从付费到免费
当我们厘清整个短剧产业的上下游关系,可以看到一个更加完整的链条,以及钱的流动。
位于最上游的是内容。由阅文集团、掌阅科技、喜马拉雅等网文平台或版权方,提供IP授权与原创剧本,它们可以得到1-2%的分成。
中游是制作者。影视公司或者MCN机构负责拍摄和制作短剧,流水分成大概为3-5%。
成片需要播出和运营,点众科技、九洲文化等主要的短剧发行公司,作为短剧的出资方,分成大概占10-15%。这些公司一般有自己的短剧App或者小程序,但得先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引流——以抖音、快手为主,占据了80-90%的流水分成。这中间,还有一些分销方帮忙推广,能获得10-15%的流水分成。最后直接触达用户,完成消费者充值付费的闭环。像微信小程序、抖音剧场等提供短剧播放的载体,大概可以获得0.4-5%的分成。
每一个环节最终的分成比例,都有很大的议价空间,很难做到公开、透明。目前市面上的短剧排行榜,大多是以“热力值”为单位,即投流时关联的素材多少,而非像电影票房一样,是实打实的付费金额。
按照传统的充值付费模式,一部短剧八成以上的钱都用于投流,再能出爆款的承制方,都不如互联网平台赚钱。一部充值上亿的短剧,以行业1:1.2的ROI计算,有6000-8000万元的投流成本,都扔进了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
不过,从去年开始,这种充值付费看剧的模式,正在被打破。曾经的抖音、快手更多是作为投流平台出现,负责将用户导向短剧小程序或者App进行付费充值,但如今,它们都更想牢牢地把金钱和流量攥在自己手里。
快手推出了“付费短剧会员”,类似长视频的平台的VIP会员,用户可在会员期限内,观看超过8000部短剧。而该部分的收入,快手将根据观看时长,100%分给短剧的内容方;在抖音还有端原生的商业模式,吸引类似听花岛这样的内容制作方,直接入驻抖音原生的付费剧场,其中一个案例是《闪婚老伴是豪门》,该剧在抖音的付费剧场拿到了190万元的纯收入,比传统的小程序充值要高出不少。
微信推出了短剧专区,小红书也发起过短剧专项扶持活动,拼多多、淘宝也有免费看剧的板块。不难看出,各家互联网平台都在积极争抢优质的短剧内容方,并试图用它们的内容,来进行拉新和活跃用户,从而找到增长的第二曲线。
其中,把用短剧拉新推到极致的,依然是抖音集团。在扶持付费剧场的同时,还推出了一款免费看剧的独立App——红果短剧。去年9月,上线仅11个月的红果短剧,月活突破1.2亿(同比增长1045.86%),增长率超过滴滴出行、闲鱼等。
一边疯狂增长,一边也在快速揽金。红果短剧主要利用广告收入和版权合作来盈利。用户看广告的总时长越长,红果就赚得越多。据红果短剧版权合作负责人袁子超透露,2024年6月,红果短剧实现首次分账过亿,9月超过了2个亿,11月分账超过3个亿。他们给到单个编剧单月的分账最高达到300万元。
红果短剧能够实现如此快的增长,背后离不开字节系的“喂养”。番茄小说提供IP剧本,部分员工甚至被直接调到红果短剧;抖音做流量引导,在多个热门剧下方,都植入了红果短剧的下载链接。
当然,风口和风险一直相伴相生。去年12月25日,红果短剧被广电约谈。在那之后,红果停更了5天,并重新审核尚未上线的剧集。还有,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也一直不断有违规短剧下架处理。
从传统的小程序充值,到现在的付费剧场、免费看剧App,短剧越来越被做成了一门流量生意。当头部互联网公司进入增长的平台期,短剧的出现,仿佛让每一个人都看到了流量涌入的新大门。
看短剧的人比点外卖的多
仅在抖音,2024年上线的短剧就突破了2万部。而这一年,长视频平台上新的国产剧共529部,国产电影上映了430部。
短剧的用户市场非常庞大。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截至2024年6月,我国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0%,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
有说法称,短剧最早针对的对象是“三保人员”,即保安、保洁、保姆。随着拍摄和制作成本攀升,短剧受众从下沉市场往上蔓延。很多公司职员、在校学生,甚至企业老板,都是短剧的忠实用户。
短剧受众也在向中年男性和老年用户拓宽。据《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短剧用户中,40~59岁的人群占37.3%,60岁以上的人群占12.1%。中老年人占观众总数近五成。同时,中老年用户群体的付费行为更为活跃,超过了整体平均水平。
这正是短剧区别于其他平台长剧的地方——它能高效精准地讲述某类目标用户的故事,并推送至他们的手机上。例如,都市、职场类题材受到白领的喜爱,而战神、复仇、赘婿等题材总是更容易让男性沉迷。
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分享自己父母在短剧上的花费,有的几千元,有的上万块。一些甚至不会使用截图功能的老年人,频繁花9.9元、19.9元“充K币”,将大量的时间、情感投入到了短剧的小小屏幕里。
一定程度上,短剧填补了他们晚年生活的空缺。“家庭”是中老年短剧里离不开的叙述重心。无论是《闪婚50岁》《闪婚老伴是豪门》这类老年玛丽苏故事,还是《妈妈别哭》《谁言寸草心》这些重申母爱伟大的亲情剧,都可以窥见到他们真实的被压抑的情感需求。
去年,一部短剧中“27岁百亿总裁爱上45岁保洁阿姨”的剧情,引发过不小的争议。和依然处于婚恋主流市场的年轻人不同,老年人大部分已完成成家立业、养育子女的使命。他们追求刺激,但避免彻底的决裂。他们大多数将家庭和子女作为中心,但又幻想另一种人生。
“网上流传最广的《黑莲花上位手册》《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全是最狗血的套路,永远的霸总,永远的逆袭,永远的复仇,但观众群从最初50岁以上直接下拉到20岁,怎么做到的?”学者毛尖在《微短剧凭什么霸屏》一文中写道:原因就一个字:爽。
短剧以其鲜明的风格和紧凑的节奏,成了某种当代情绪代餐。中老年人喜欢,一线白领也喜欢。一分钟一集的剧情,每集都有引人入胜的钩子,牢牢抓住了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注意力。数据显示,超七成互联网用户已经养成了看短剧的习惯。上下班的通勤时段、午休,以及晚上的独处时间,都是他们看短剧的高峰期。
公众号刺猬公社曾对6000部短剧进行过词频统计,结果发现有386名“总裁”、240位“夫人”和98尊“战神”。这背后藏匿着关乎金钱、两性、阶层等的欲望与幻想。
女频短剧流行甜宠和虐恋,这些恋爱故事中,“离婚”出现了205次,“闪婚”出现了148次,远远超过“逃婚”“新婚”“退婚”“复婚”。在婚姻对象的选择上,霸总是当仁不让的热门人选,具体到霸总的姓氏,出现最多的分别是“傅总”“陆总”“厉总”和“霍总”。
而男频短剧里,小人物逆袭打脸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快意恩仇。“赘婿”、“保安”、“外卖员”和“保镖”等,通常都是男主角身份的起点。当然,他们身上一定隐藏着等待霸气反转的技能和设定,譬如“战神”“至尊”“无敌”“龙王”。在主角从平凡到非凡的华丽转变中,充分调动观众的爽感。
哪个国家最爱霸总?
中国有自己的“奈飞”。当短剧之战在国内硝烟四起时,国外市场也早起吹响号角。
早在2022年,一款名为ReelShort的App率先登陆美国。它的背后是中文在线的子公司枫叶互动。很快,ReelShort逐渐跻身于美国、英国、加拿大的App Store,还上到了总榜前三,风头一度盖过TikTok。
《中国新闻周刊》曾统计,根据ReelShort每集50-80的充值币,50-60集数,追完一部短剧要花费至少20美元,这比奈飞每月15.49美元的标准版会员费还要高。
短剧出海,已经形成了“欧美饱和、日韩崛起、东南亚兴起”的格局。截至2024年12月,已有173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海外短剧的收入及下载数据。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是2024年短剧App充值排名前5的国家。可以看到,短剧App的下载量和收入并没有完全一致,比如日本的短剧App下载量仅位于第7,但用户的付费意愿很高。
目前出海的短剧App,还是以付费模式为主——在社交媒体投流,吸引用户到具体的应用内付费。2024年,点众科技的DramaBox、枫叶互动的ReelShort、九州文化的ShortMax,是目前海外短剧App充值收入的前三强。
不同国家的观众,爱好和审美习惯也是不同的。霸总的故事经历了一些变形,以适应不同观众的文化背景。
打开ReelShort,映入眼帘的爱情海报里,有的霸总变成了狼人。因为在北美市场,霸总玛丽苏的套路上,加入狼人、吸血鬼等哥特元素会更受欢迎。而在日本,霸总变成了性转版,观众最爱千金大小姐隐藏身份,叱咤职场的故事。最早进入日本市场的TopShort,凭借《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大小姐整顿职场霸凌)和《お嬢様は只今、インターン中》(大小姐正在偷偷实习中),在iOS应用畅销榜的排名一度超过Netflix和日本本土视频应用。
在宗教渗透率较高的巴西,短剧中常常植入一些“神迹”,来满足当地观众的口味。还有很多译制剧,直接把国内的爆款剧翻译成不同的语言。比如东南亚市场,甜宠题材很受欢迎,像校园恋爱、灵异题材这样国内跑不通的短剧,在那边却有很大市场。
当然也会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国内短剧常出现外卖员、保安这样的职业,在国外却不一定能找到匹配的角色。在国内受辱的“赘婿”,在日本的文化中只能对应到养子,家庭地位与亲生子女无异,导致反转的剧情无法展开。还有为了突出爽感而设置的打耳光、下跪等情节,在有些国家也可能会被定性为霸凌。
霸总也不得不脱去“霸道”的外衣。在北美的一些国家,观众的女性意识更强,他们不太能接受传统霸总对女性的控制欲。因此,剧情会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减少男强女弱的设定,更多地强调女性的独立和自主。霸总被设定为对女性有尊重和支持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控制和命令。
短剧自习室《2024年短剧出海报告》统计,译制剧和本土剧的供应占比约为9:1。也就是说,目前绝大部分出海的短剧,仍然是以翻译剧为主,连AI翻译字幕的模型也使用上了。而大部分的自制剧,仍然套用“灰姑娘与王子”的浪漫故事模板,因其广泛的受众基础和较低的风险而被沿用。想要创作更地道的自制剧,门槛高,需要的资金投入也很多。
比如在北美,一部拍摄7天的短剧,总成本大约在14-17万美元。而短剧App通过投流的方式来获客,通常是2-20美元买到一个下载用户。为了降本增效,还有很多短剧平台开始在Youtube、Tiktok、X、Facebook官方账号,上传前几集的短剧内容,这样免费导流到App。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短剧App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行。2024年,出海的短剧App充值收入飙升至5.7亿美元,比2023年翻了12倍不止,下载量也从3179.9万次猛增至3.7亿次。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据《2024短剧出海营销白皮书》,未来海外月均短剧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3亿,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今年年初,字节跳动正式在海外推出了名为Melolo的短剧App,主打免费模式。看起来,似乎是想要在海外复制一个红果短剧。有人摩拳擦掌,有人蠢蠢欲动。2025年的短剧出海之路,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参考资料:
[1].《咪蒙爆火,但不是短剧里最赚钱的》,DT商业观察
[2].《咪蒙,靠短剧究竟赚了多少钱?》,连线Insight
[3].《咪蒙又赚钱了:〈八零后妈〉赚过亿、背后有上市公司、短剧春节档破8亿》,娱乐资本论
[4].《从〈闪婚老伴〉到红果分账破亿,短剧赚钱逻辑又变了》,娱乐资本论
[5].《6000部短剧的名字里,写着中国人最隐秘的欲望》,刺猬公社
[6].《中老年人的“1元充值”,撑起微短剧百亿市场》,新周刊
[7].《2024短剧出海年度总结:吸金5.7亿美元,有一半是美国人掏的》,短剧自习室
[8].《短剧出海,征服全世界的“五环外”》,中国新闻周刊
[9].《字节短剧首次出海:成立海外短剧团队,上线Melolo短剧App》,Tech星球
[10].《掘金东南亚,AI译制成主流,短剧如何撬动全球百亿市场?》,娱乐资本论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