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成为阅微机构签约达人,授权其申请淘宝达人账号。
说到“啃老族”,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个名词在前几年是非常火的,代表的就是那些年纪轻轻却不求上进,没有工作没有存款,靠向父母伸手要钱过日子的一群人。这一群体,是专门依靠老一辈的财产度日的,当然,能被啃的父母和老人境况也都比较好,只要子女在身边,他们是不在乎“啃”或“不啃”。
孩子成为“啃老族”,不仅仅是父母的钱财被消耗,更多的是孩子的人生将被改变。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在试图将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在过程中一步步偏离了“轨道”。
01儿子成为“啃老族”,一周1000元让她无力负担
前段时间看了一档调解节目:小刘是吴女士的儿子,是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辍学在家,也没有找工作的打算,每天都是依靠着妈妈给钱度日,出门逍遥快活。吴女士回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从来没有在金钱上限制过他,他也是从不介意花家里的钱,只知道没钱就伸手要。平时,儿子小刘很长时间也不会往家里打一次电话,除了没钱的时候,才会打电话要钱,要到钱就马上挂电话,多余的话一句也不说,这让吴女士非常伤心。
除了要每月给小刘零花钱之外,吴女士每个月还要给儿子买零食和饮料,抽烟的钱也是伸手向妈妈吴女士要,再加上信用卡的还款,每个月吴女士都要给儿子几千元。
对于儿子的这种状态,吴女士形容:“正是青春洋溢的年纪,却每天躺在沙发上,干一些老头老太太干的事情,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满屋子都是烟味。”
中间,小刘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曾经提出想去学习计算机编程,但是吴女士实在无力负担那5万元的高额学费,并且也不相信眼前的儿子能坚持走这条路。自此以后,每当吴女士念叨小刘,小刘就会提出去学计算机编程,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好好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就成为了这个样子呢?家境并不好的小刘,为什么就这么心安理得地“啃老”呢?在生活中,像小刘这样的孩子究竟还有多少,又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呢?
02这三种类型的父母,容易养出“啃老族”的孩子
- 包办型父母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很多的困难,才能一步步地成长,有些孩子遇到困难,会勇敢去面对,他们不怕困难,敢吃苦,敢挑战,这样的孩子,在以后遇到困难,也会一直有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但是有些父母,就不给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机会,会提前帮助孩子排除一切困难,解决所有难题,就是怕孩子吃苦受委屈。这样长大的孩子,是没有独立自主能力的,心理素质也极差,不管什么时候总想着躲在父母的身后,依靠父母,容易变成真正的“啃老族”。
- 强势的父母
有一部分父母的控制欲是特别强的,小到孩子今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孩子未来要考哪所学校,都给孩子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完全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面对孩子自己喜欢的事情或物品,父母甚至会直接地否定,让孩子彻底打消这个念头。
久而久之,这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想法,那就是:“我不必做决定,因为我做的决定会被父母否定,所以我就直接等待父母的安排就好了。”
父母事无巨细地过问,事事都不听取孩子的意见,不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孩子很有可能成长为一个没有主见,没有想法和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很可能成为“啃老族”。
- 三观不正的父母
为了不委屈孩子,所有父母都想把自己最好的给孩子,想把自己拥有的一切都交给孩子,包括金钱,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经常对孩子说:“没事儿子,想要啥就买,咱家有的是钱!”
这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不能明白金钱的价值,甚至以此作为自己炫富的资本,在别人面前显摆。
这样三观不正的父母,教出的孩子极有可能也是三观不正的,他们对金钱有着“特殊”的看法,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在“啃老”。
03父母要常自省,2个引导方法预防“啃老族”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也应常常自省自己有没有以上三种不正确的做法,有则改之。
- 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在生活中要为孩子创造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打扫自己的屋子,收拾卫生,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等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强烈的责任感
要想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首先父母就要以正确的三观影响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我家很有钱”这种话,而是要让孩子知道,金钱是通过劳动得来的。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通过一些劳动来挣零花钱,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
责任感也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位成功的人,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说“没关系,我帮你解决”,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错误,勇于认错,有这个勇气。
孩子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你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当成了“榜样”,要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就要使用优秀的教育方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