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亲子关系,是温柔有底线,而不是强硬和纵容。

不过大多数父母都是话说得强硬,一见到孩子激烈反抗时,大吵大闹时,又选择退让。

父母也很难,打了打了,骂了骂了,吵也吵了,还是搞不赢,孩子脾气反而越来越大了。

这两天我疏导一个妈妈跟孩子亲子关系时,就发现了家庭教育里的一些问题,是严厉与溺爱的交融,还有一些底线规则的不坚定。

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是刀子嘴豆腐心,习惯性对孩子各种挑刺,一言不合就争吵和说教,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关心,付出了特别多的爱与呵护。

可是,孩子并不理解妈妈的辛苦与付出,与妈妈相处得并不融洽,一说就炸毛,聊着聊着就不耐烦了。

妈妈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用力过猛,关心则乱的方式,也会让孩子接不住。

换句话说,妈妈的爱有100分,她却努力给出了120分的答卷,这让孩子本能的想逃。

拿着“为孩子好”的理由,不断干涉孩子的生活、学习、作息,甚至一个微小的事情,孩子就不高兴了,开始反叛了。

孩子反叛的另外一个意思,其实是在向父母抗议:你们管得太多了,超过边界了,让我很不舒服。

但父母并没有办法理解孩子,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我该如何让孩子接受我的建议?我该如何让孩子少走点弯路?我如何用我的爱,让孩子避免流离和伤害之苦?

父母没有错,孩子也没有错。

父母为孩子好,是一种本能,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付出。

孩子想要自由,想要独立,想不被父母什么都管,是青春期孩子内心的呐喊。

只是父母一个劲地给予孩子不想要的关心和牵绊,孩子只好用暴躁、大喊大叫来反抗,一心沉溺在游戏的世界中,远离学习的索然无味。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说,他不学习是因为没有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乐趣与存在感。

而在游戏中,他可以获得掌控感,暂时远离了父母的管制,远离了学业的烦恼,更远离了让他觉得自己不够好的那个烦人的现实。

父母尝试后退一步,来放下自己的焦虑、期待,对孩子的爱付出少一点,或许亲子关系会更和谐。

我跟我孩子也是从关系极差,慢慢变得关系和谐的,在重建关系中,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亲子关系作为重中之重。

父母想要孩子学习,就不能提学习,而要迂回去搞好亲子关系。

这看起来有点扯,细细想想其中的逻辑,才懂得搞好关子关系是真理。

想一想,父母强硬的让孩子学习,拔了网线,摔了手机,又打又骂,道理讲了一箩筐,孩子有没有去好好学习?

现实情况是孩子不仅没有学习,反而大吵大闹,像个刺猬一样见人就扎,甚至还会骂骂咧咧,把一个家搅得不得安宁。

于是,父母被激怒了,跟孩子发生了更激烈的冲突,乱成一锅粥。

退回想一想,亲子关系一开始从哪些地方出岔子了呢?

就是因为父母管得太多,什么都要干预,什么都会挑剔,孩子才会本能的反抗。

当不满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种下,无论父母说什么,做什么,孩子半个字都听不进去,只有一个念头:反抗。

这时,父母要是再硬着来,只会发生更大的冲突,更剧烈的矛盾。

不妨这时候退一步,回到父母自己的位置,先安顿好自己的心,暂时让“子弹飞一会”。

不必对孩子过于念念不忘,也不必非在一时想把孩子掰过来,也不必总想着怎么改变孩子。

孩子是不能被改变的,就像父母一样也不能被改变,除非孩子和父母自己开始觉醒,要自我改变,否认没有人能改变另一个人。

父母与其总想去改变孩子,总想控制孩子,用各种方法围追堵截,不如随孩子去。

父母对孩子付出60分的爱就足够了,因需而爱,而不是一股脑把自己的爱给个彻底。

能理解父母对孩子想把命都掏出来,但过度的爱不仅让孩子不懂感恩,还会相当厌烦。

这样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也没有效果的爱,对孩子来说是窒息,对父母来说是超限付出。

父母看到孩子不领情,会难过,会伤心。但这不完全是孩子的错,孩子只是不想要而已,只是爱变成了绊脚石。

父母要是能意识到,孩子有时的叛逆并不是他是白眼狼,而是父母给的爱太多,管得太宽,什么都限制,或许亲子关系的恶性循环,就走上了反转之路。

父母得留点精力爱自己,多去关心自己,多去做自己的事情时,情绪就容易稳定了,焦虑也慢慢会放下了。

60分的父母,已经足够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