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开始陆续出炉了。
据报道,截至目前,今年拿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分别是美国的玛丽·E·布伦科、美国的弗雷德·拉姆斯德尔、日本的坂口志文,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贡献;

而与此同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则是英国的约翰·克拉克、法国的麦克·H·德沃雷特、美国的约翰·M·马蒂尼,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量子力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则是日本的北川进,英国的理查德·罗布森,还有美国的奥马尔·M·亚吉;而诺贝尔文学奖,则是由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获得……
然而,当今年的这些诺贝尔奖名单陆续出来后,我发现在我们的网络上,开始有一些教授大咖,被我们的网友们群嘲了。
第一位被群嘲的大咖,就是这位:

因为这位黄维大咖,曾经在十年前表示——十年后,诺贝尔奖在中国大地出现的频率将会成为常态,诺贝尔奖在中国将会成为家常便饭,这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事情……
然而当这几年的诺贝尔奖名单陆续出来后,人们开始发现,这位大咖十年前的话虽然是很好听,然而好听是好听,但是这些话说出来后,回旋镖十年后再打回自己的脸上的时候,是真疼啊……
而今年当诺贝尔奖名单公布后,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第二位大咖,就是饶毅教授了。
为什么饶毅教授会引起争议?
因为饶毅教授也在昨天,做了一个中国科学家今后是否能获诺贝尔奖的预言:

饶毅教授预言,25年后,中国的诺贝尔奖得数将会超过日本,因为日本目前已经出现了政策和文化性错误。
而查一下日本的诺贝尔奖得数你会发现,目前日本已经有了31个诺贝尔奖了:

如果饶毅教授的预言成真的话,那这就意味着,我们从明年开始,至少每年要获得1-2个诺贝尔奖,只有这样,饶毅教授的预言才能成真。
所以当看到饶毅教授的这个预言之后,有大V发文表示,饶毅教授这是想做黄维教授第二吗?为什么饶毅教授要做这种这么冒险的预言呢?

而且还有网友表示,饶毅教授如今已经63岁了,而他的预言要到25年后才能兑现,那时候他都已经88岁了,不知道88岁的饶毅,还能不能记得起他今天说的这些话呢?
而当这两位大咖说出这些话后,还有人发现了这两位大咖以前的一些事迹。
例如上面的黄维大咖,就有网友发现,这位大咖,简直就是论文界的“玉皇大帝”。
因为这位大佬,在不声不响的情况下,就默默干出了近3000篇论文:

可能有人不知道近3000篇论文是什么概念,那么我今天就来解释一下。
查一下我们能看到,黄维大佬,是1963年出生,而他是1992年毕业,那么他毕业的年龄,就是29岁。
那么,我们按他从一毕业就开始疯狂写论文来算,那到现在,他总共经历了2025-1992=33年,所以这就意味着,他是用33年的时间,就写出了2737篇论文。
那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继续算一下你就会发现,33年一共写了2737篇论文,那么他每年就能写(2737÷33)≈83篇论文;而这就意味着,他每个月就能写出(83÷12)≈7篇论文;那么这又意味着他只需要(30÷7.4)≈4天,就能写出一篇论文了。
从大学毕业开始,每4天就能写出一篇论文,就问你牛不牛掰吧?
众所周知,物理界最大的大佬,一辈子也只写出了11篇论文,但是这位黄维大佬呢,则是到目前为止就写出了近3000篇论文——这顶尖的论文数和这顶尖的学术水平,即便爱因斯坦看到这位大佬,我估计也得向这位大佬敬杯酒再叫声老大哥吧?

而且更厉害的是,这位黄维大佬,毕业后,他还当过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然后又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再然后,他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而后,又任西北工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再然后,又任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而且还是不少科学院的院士...
不是校长就是主任,不是常委就是主席,不是教授就是院士,身兼那么多职位,还能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每4天就干出一篇论文,看来论文这种东西,在这位大佬眼里,简直比小学生的寒假作业还好写啊!
而饶毅教授呢,则也被网友发现了以前的一些事迹。
那就是在董小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饶毅教授则站出来表示,4+4模式没有问题,董小姐家不是权贵,大家不要错怪王辰教授:

而当时饶毅教授发出这些观点后,网友们则纷纷对其观点表示了不认可:

实际上,黄维教授和饶毅教授对外说我们今后拿诺贝尔奖将会成为“家常便饭”的这些预言,表面上确实是很能振奋士气,这类话的确是让人听上去感觉很舒服。
但是这类让人听上去让人很舒服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是也是一种麻醉剂呢?
表面上把诺贝尔奖说成是“家常便饭”,表达出了对诺贝尔奖的轻蔑,但是话里话外又传递出了诺贝尔奖其实才是科研成果的硬指标,这其实就是一种“既要装作不在乎诺奖,又想拿诺奖贴金”的拧巴心态。
有时候,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许才是让自己迎头赶上的更强大的动力。真没必要过度在语言上表达轻视以此来过把嘴瘾。
文章的最后,我想说说我的一些个人经历。
其实在我的个人经历里,我是不太喜欢那些总在我的团队里说好话的人的,在我的团队里,一旦遇到总说好话的人,我就立刻对此人时刻保持警惕。
因为根据我的个人经历来看,我遇到的这类总说好话的人,不是想准备离职捞一把,就可能是在团队里做错了什么事了。
我一直认为——说真话需要勇气,说假话能保平安;真相常被糖衣包裹,问题常在赞美中发酵。
当一个人总说“形势大好”的时候,那这个人肯定是没有嗅到锅炉里传来的焦糊味的。而当等到房子着火的时候,这类人的第一反应一般都不是救火,而是继续说恭维的话——“这火光真暖啊,象征着我们的团队未来能红红火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