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新闻记者:王超

通讯员:刘浩 陈仁海

照片:徐昆鹏

“参演各组迅速调度应急抢险队伍开展抢险救援!”

6月12日,长江石首笔架湾区域,江面水流湍急、水下暗流涌动,随着省防指一声令下,湖北省2024年防汛抢险救援综合演练拉开序幕,全省各路水陆空精锐救援力量,用一场实战救援演练,检验综合防范重大风险和有效应对重大险情的能力。

本次演练由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湖北省水利厅主办,荆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石首市人民政府承办,湖北省军区、武警湖北省总队、湖北省气象局、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北机动队伍、中国安能武汉救援、湖北省应急救援协会等协办。各类参演队伍20支1500余人,主要装备800余台套参加演练。

真实构设演练环境 精准确立演练科目

这次演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实战牵引,突出特大洪涝灾害、山洪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应对,真实构设演练环境和确立演练科目。演练现场模拟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湖北出现极端强降雨,长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荆州石首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部分道路损毁、桥梁垮塌、电网中断、工厂被淹、群众被困;石首市长江笔架湾段堤防出现漏洞、管涌、滑坡、漫溢等多种险情,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受到严重危胁,形势十分严峻……

演练针对湖北防汛抢险特点统筹抗洪抢险救援行动,聚焦预警叫应、“三断”保通、指挥协同、次生灾害救援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构设近似实战环境,演示多途径发布预警信息、多手段临灾叫应的方法,展示极端条件下通信保障、道路抢通的措施,研究矿山透水、化工燃爆等突发事故的救援技术,组织指挥多层级、多类型抢险救援力量协同作战,运用空中、陆上、水下等装备有序应对。

水陆空联合搜救,确保遇险人员安全

临灾叫应是否精准、紧急转移避险是否迅速,是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前提。本次演练设置相应科目,各级包保责任人在收到预警信息后,通过桌面视讯终端、应急广播、无人机喊话、敲锣鼓、敲门等方式等方式进行预警通知、叫醒受威胁范围内群众转移。乡村干部、社会志愿者、基层应急救援力量第一时间组织受灾受困人员向安全地带转移,并进行集中安置。

在灾情侦测演练环节,空中,直升机、长航时无人机挂载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装备对受灾区域进行高效的空中侦测;陆上,巡堤查险无人机和测流无人机,对堤坝的水位、流速及可能出现的管涌等险情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测;水上,无人船和水下机器人对受灾水域、河流边坡进行探测勘察……

及时准确掌握险情、灾情是科学研判、精准指挥的重要前提,本次演练运用了多类装备、多种手段,从空、地、水等多维度实时侦查探测,全域感知灾情态势,通过指挥一张网汇聚信息,为决策和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时,往往伴随着通信、电力、道路的损毁和中断,给抢险救援造成困难。此次演练的“‘三断’应急保通”环节,检验断联、断电、断路极端情况下的应急保通能力。三大运营商使用应急通信保障车、系留无人机等方式,构建现场指挥通信网络,使用中大型复合翼无人机挂载公网基站,恢复灾区公网通信;电力抢险力量快速抢修抢建、使用大功率供电设备为灾区紧急供电;道路抢通队伍使用机械化桥和模块化桥、硬质机动路面等装备快速打通陆地救援通道。随着灾区救援通道全面打通,应急救援分队急速赶赴灾区,展开人员搜救转移……

“荆州1号”指挥船应急指挥平台对水陆空联合搜救行动进行不间断精准指挥,运用救援保障和医疗救护平台开展救援与救治。水上,救援力量运用动力舟桥、冲锋舟、气垫船、皮筏艇等装备,实施快速有效救援,安全转移被困人员;采用O型救援、活饵救援、舟艇翻覆自救、无人机抛投救生圈、水上飞翼、摩托艇救援、直升机救援以及水上机器人救援等多种救援方式,对落水人员实施救援;潜水员利用专业潜水装备和水下搜寻装备,对落水车辆和人员进行综合救援。

多场景抢险演练,锤炼救援能力

在城市内涝排险演练中,突出城市内涝应对与救援能力,重点演练在城市内涝情况下的被困人员搜救、高空绳索救援以及渍水抢排等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在中小河流险情处置演练中,重点演练中小河流出现险情时的快速检测、险情判断、应急处置等能力,以确保河流堤防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演练还设置了次生灾害处置环节,运用大型钻机和排水设备开展矿山透水救援行动,操作远程控制机器人和大型无人机、大流量车载炮、高喷台车压制性灭火,检验矿山透水和化工厂发生爆燃事故后的快速响应、有效应对和处置能力。

湖北省防指领导出席演练并作点评,充分肯定演练组织有序、协同高效,达到了检验预案、破解难题、砺练队伍、提升能力的预期目标。当前,湖北省已进入主汛期,极端强对流天气多发,中小河流防洪、城镇渍涝、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做好防洪保安工作须臾不可懈怠。各地各部门要切实绷紧防灾减灾思想之弦,切实夯实各级责任,切实强化防范举措,切实强化应急备战,筑牢抵御水旱灾害的坚固防线,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