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人们所耳熟能详的,然而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呢?为什么身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代霸主的越国未能入围战国七雄之列呢?越国最终又是如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呢?越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呢?我们不妨带着这些疑问回顾一下越国的历史。据《吴越春秋》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国君主是华夏先祖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
相传当年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华夏各部族奉为部族联盟的共主。大禹成为天下共主之后为彰显自己的权威就带着大队人马巡游天下。当大禹一行到达会稽山下时曾在此地朝见四方诸侯。大禹死后其子夏启废除部族联盟酋长的禅让制传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夏启的行为引起了一些部族的不满。到了夏启的孙子姒相在位时期有穷氏族的首领后羿夺取了夏朝的王位。
后来后羿被自己的家臣寒浞所杀,寒浞又被姒相之子少康所杀。至此夏朝失去的王位又被少康所恢复。少康复国之后就感觉到还是有一部分部族对夏朝的统治感到不满。为此少康一方面镇压那些不服从自己的部族,另一方面也在酝酿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把自己的子弟分封到外地,这样万一要是哪天都城被反叛的部族所攻陷,那么至少还能保证大禹后代的香火延续。
少康有个小儿子叫于越。少康把这个小儿子分封在了当初大禹朝见诸侯的会稽山一带,从此于越的后代就管自己的封国叫做“于越国”或直接简称“越国”。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传统的史书对此并没明确统一的记载,根据我国目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断大致可能是在公元前2032年。越国的历史其实远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国更悠久:其他诸侯国多是武王伐纣之后周天子册封的,而越国则是夏朝少康所册封的。
越国的王族出自于大禹后裔,但由于长期生活在远离中原的地区就逐渐和当地民族融合同化,久而久之越国也就被中原诸侯视为南蛮。越国的早期历史处于一种晦涩不明的状态,直到于越第三十八代孙允常在位时期越国才开始兴盛起来。允常死后其子勾践继任越王之位。越王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国。
吴王阖闾在此战中负伤身亡。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打败了勾践,勾践不得不忍辱负重向吴国求和。之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卧薪尝胆的勾践在经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后终于得以一举灭吴。勾践在灭吴之后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这时越国的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越国由此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国。
到了战国时代初期越国的国力还是比较强大的,以致于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的《墨子》中明确记载着”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楚、晋、越“。勾践之子鹿郢和勾践之孙不寿在位时期延续了越国的霸主地位。公元前448年太子朱勾发动政变推翻了父王不寿的统治。朱勾是越王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朱勾在位期间把都城迁到了琅琊,决定跟中原大国争霸。
此后朱勾连续并吞了滕国(山东滕州)、郯国(山东郯城)。当时楚国也在山东地区搞扩张,所以越国灭掉滕国和郯国之后与楚国的矛盾就激化了。这时的越国仍是与魏、楚、齐并列的天下四大强国,这时日后一统天下的秦国还排不上号。然而到战国中期随着秦、赵等国相继崛起之后七雄在选择自己盟友时甚至考虑到了中山国和宋国这样的二流国家,但都没考虑过曾一度称霸的越国。
战国在表面上和春秋一样都是诸侯割据争雄,那么为什么要将其划分为两个时代呢?事实上春秋和战国的主题是不同的:春秋时代的主题是争霸——诸侯国尽管架空了周天子的权力,然而实际上各国所要维护的仍是传统的周礼所规范的礼乐秩序,只不过礼乐制度的具体实施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时代的主题是变法——各国竞相改革传统体制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这时各国已不再满足于当一个号令天下的盟主,而是纷纷将混一天下提上议事日程。春秋时代诸侯之间的争霸尽管也存在灭国战,但主流还是争夺霸权;然而到了战国时代列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是生死存亡之争。在这一时代列国相继变法改革: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韩国有申不害变法、齐国有邹忌变法、赵国有胡服骑射、秦国有商鞅变法......一时间列国竞逐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那么这一时期的越国在干什么呢?很遗憾越国完全脱离了变法这个时代主题,仍处于旧制度的严重束缚之下,生产力和战斗力迟迟得不到释放。事实上越国中衰的迹象在越国灭吴之后的全盛时期就已表现出来:志得意满的勾践不再锐意进取,还将数百里的土地主动割让给楚国等诸侯国。特别是淮上之地的赠送无异于表明越国就安心在吴越之地做一个土霸王。
这种不思进取而远离中原先进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制度的心态使得勾践变得日益刚愎自用。固守一隅之地的越国就此逐渐中断了与中原国家的交往,走上了一条闭关自守的道路,对其他国家的变法革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勾践死后越国王室宗族经常发生内乱。尤其是在越王朱勾发动政变弑君杀父篡位后越国连续发生几代内乱弑君篡位的恶行。
公元前411年在位37年的朱勾去世,他的儿子越王翳继位。越王翳七年(公元前404年)越王翳凭借强盛的军事实力趁齐国执政者田和地位尚不稳固之际发兵讨伐齐国。当时位于如今山东枣庄的缯国倚仗齐国的势力轻视越国。越王翳一战将缯国攻灭。越王翳二十年(公元前391年)齐国的实际执政者田和将名义上的国君齐康公迁于海岛,从而夺取了整个齐国。
越王翳二十五年(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齐国为诸侯。田氏齐国在内部得以安定之后就对越国都城琅琊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齐国开始和楚国联合打压越国,与此同时吴国的旧贵族们正图谋复仇。越国的都城琅琊位于如今的山东境内,远离越国的核心区域。当初越王勾践灭吴后一直向北推进才得以建都与此,然而随着齐、楚两国的威胁越来越大已使琅琊变得不再安全。
越王翳三十三年(公元前378年)不得不迁都于吴(今江苏苏州),以此加强对吴越地区的控制。同时北方的越人开始大批返回江南,甚至有一部分越人开始迁居到岭南。当然迁都并不意味着越国就放弃了琅琊,事实上在后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琅琊依然是越国的北部重镇。迁都之后的越王翳开始疑神疑鬼,越王翳的弟弟豫趁机在越王翳面前构陷王子,从而使越王翳一连杀了三个王子。
随后豫又挑唆越王翳把太子诸咎也除掉,但却遭到了越王翳的拒绝。诸咎听说这件事后索性发动叛乱赶走了豫,随后又索性发动政变把父王翳给杀了。弑君篡位的诸咎在越国并不得人心,所以他也在不久之后被越国人杀了。越国就此陷入了到内乱状态:从“诸咎之乱”以后越国贵族之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伴随着越国王族的内乱,人才的匮乏也日益严重:在越王勾践以后越国再也没有出现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而在家天下的时代君主的水平对国家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而且越国连续发生了多次弑君事件,一系列的政治动荡造成了人心浮动。战国时期各国争相笼络人才,所以这一时期涌现出苏秦、商鞅、孙膑、张仪、公孙衍、乐毅、申不害等大佬。然而越国由始至终再也没拿得出手的人才。
上无贤君下无能臣的国家怎能不衰败?事实上越国本身的地理位置就算不上好,越国君主的做法更使问题雪上加霜:吴越地区当时还是蛮荒地区。越国完全是依赖范蠡、文种等杰出人才的辅佐,制定了良好的战略规划,加之时运眷顾才成就霸业。越国的粮食产量、武器产量其实样样不及中原各国。时至战国中期秦国吞并了陕北和巴蜀地区,赵国则吞并中山国和草原地区,燕国选择向辽东发展。
就连邻居楚国也选择向南方发展,但是越国没有扩张的空间:越国的东边是大海、西边是楚国、北边是齐国,当时越国绝对不会渡海征服日本。齐国和楚国都是强国,越国根本就吃不下这些国家。到了勾践的六世孙越王无疆时代想要恢复勾践时代的越国霸业,于是兴师北伐齐国。齐威王田因齐派使者游说越王说:“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
越王无疆听从了齐国使者的建议:放弃齐国,攻打楚国。楚威王则集中兵力迎击越军,大败越军,击杀了无疆,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然后在长江边的石头山(今南京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今江苏南京)。越国经楚国这次打击之后分崩离析,各王族子弟们相争权位,但后来大多都降服于楚。另有一少部分无疆的后代率领族人迁徙至浙江南部和福建。
这支南迁的越人建立了闽越、东越等政权。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这些越人后裔建立的小政权也纷纷被兼并。秦王朝在越人的故地建立起一系列郡县。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越人后裔也像六国后裔一样举兵反秦。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统一了全国的汉高祖刘邦册立勾践的后代无诸为闽越王,让他代替中央管理闽越地区。无诸在后来刘邦铲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并未受到波及。
刘邦铲除异姓王主要针对的是位于的中原地区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至于越地在刘邦看来对汉王朝几乎不存在太大威胁。越人由此得以保留自己的封国,尽管需要臣服于汉王朝,但实际上仍保留了相当的自主权。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汉惠帝又册封勾践的另一个后裔驺摇为东海王。驺摇把封国的都城定在东瓯(今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在西汉时期驺摇被称为东瓯王。
到了汉武帝时期东瓯和闽越开战,汉武帝以”劝架“的名义出兵把他们都灭了。至此越人建立的政权彻底归顺汉朝,越人故地就此成为汉朝会稽郡的一部分,越人也大部分被迁徙到了江淮一带。越人的政权从公元前2032年越国第一代国君于越受封到公元前138年东瓯、闽越被并入汉朝郡县为止维持了近1900年,在此之后越人逐渐被汉文化所融合同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