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晚唐一位很有才气却屡不中第的诗人就曾写诗感慨,““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同样是没有权势可依靠的人,现代有一位学子却做了不同选择。18年前,他偷走高考试卷,背熟之后去考场,看到考题之后却傻眼了。 在每一个人的求学生涯中,高三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倘若敢闯敢拼,成功考上名牌大学之后,前途可谓一片光明。高三成了最关键的时间段,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有志学子都处于很大的压力之下。如果自己的心态能够调节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也是一件好事。
可惜,在重压之下,大部分人难以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还会出现心理异常的状态。高三学子杨博就是这样的典例。2003年他参加高考,经历过多次复读的他,深感将再一次落榜。在沮丧与挫败之下,他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最终将自己送进了监狱。 从学子到阶下囚 出生农村平常家庭,像大多数学子一样,杨博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倘若能考上好的大学,未来的路也会顺利许多。可惜连续复读了几次之后,杨博还是没有如愿考上想要的大学,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高三被称为最黑暗的时光,能坚持到最后,才能冲破黑暗迎来光明。而反复经历了几次高三的锤炼,杨博得到的结果还是不理想。2003年,杨博迎来了他的又一次高考。比起同届学生,他对高考模式习惯了许多。同时也压力倍增,如果再一次落榜,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尽管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帮他疏导内心郁闷,但似乎是无济于事的。在最后一次的模拟考中,因为压力过大,杨博考出来的结果很不理想。高考前的最后一场考试都考得一塌糊涂,杨博彻底失去了信心。灰心与绝望之际,他想到了一个连自己也吓一跳的方法—偷考卷。 既然自己没办法靠自己的能力把题目完成,如果事先知道考题,就能顺利考好了。内心挣扎了几天之后,杨博的欲望战胜了理智。就在高考的前一夜,他彻底走向了不归路。经过事先踩点,杨博准备好了各种工具,趁着没人的时候偷偷溜进了放考卷的办公室。
虽然心里打鼓,杨博拿到考卷之后,还是毫不犹豫地带走了一份。回家之后,他不再像其他学子一样备考,而是直接看着考卷搜题目,将大部分的题目都先做了一遍。遇上不会的题,再看书找一遍。到了开考前,大部分的题目都被他摸透了。 有了这样见不得人的考前准备,杨博心里变得很有底气,相信这一次一定能顺利考上大学。但拿到考卷的那一刻,他整个人都傻眼了。他冒着危险去偷考卷,再熬了一整夜做题之后,正式考试的题目却和他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在那一瞬间,杨博也明白了。不存在他偷错题的可能性,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偷考卷的事被发现了,所以才临时换了备用卷。高考刚开始,杨博就明白了自己的最终结局。或许是到了无法逆转的结局面前,杨博反而平静下来,想在自己接受法律制裁之前,再心平气和地考一次试。 高考结束之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最终锁定杨博为偷考卷的嫌疑人。被警方传唤之后,杨博对偷考卷一事供认不讳。经过审判,他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无数学子即将迈入大学校门,迎来新生活,而犯了罪的杨博面对的是监狱的铁窗。
唏嘘的是,最终高考放榜时,杨博考出了很不错的成绩,远超自己平常的水平。只可惜,因为一时犯糊涂,他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结语
在现如今的应试教育之下,多数人感慨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实际上,早在几千年前,第一次实行科举取士的政策时,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就成了人人争着走的路。科举取士原本是为了更公平地选拔人才,但在权力操控下,还是出现了大量考场作弊的现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名利的追求也是这样的道理。杨博如果因为欲望而失去理智,或许还会给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下美好的句号。但当他偷偷带走高考试卷时,他的美好人生,也来了一个大转弯。
参考资料:《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