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城商行,广州银行在2009年就喊出了“三年上市”的口号。如今3年过去又3年,广州银行却还卡在IPO申报阶段。这之中,自然也有早期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失败等历史遗留原因,但绝不止于此。

6月29日,广州银行再次更新并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本次更新的主要内容是2023年的全年财务数据,截至年末的股权情况、诉讼情况、资产质量状况等。这家一线城市城商行中唯一的“落后生”,上市进程还存在诸多绊脚石,此前我们对广州银行的2023年报进行过一期解读,分析了经营业绩下滑对该行IPO的不利。而在基础业绩之外,此次招股说明书新增信息反映出的广州银行不良居高、诉讼缠身、内控不足的现状,也在给广州银行的IPO“添堵”。

曾多次踩雷,仍有近百起重大诉讼缠身

近几年,广州银行频频踩雷宝能集团、雨润集团、苏宁电器、恒大地产、三胞集团等多家知名房企或零售家电企业。与这些企业的信贷往来,都是在原董事长姚建军掌舵期间达成的,当这些企业陷入债务危机,踩雷的后果却要如今的广州银行来承担。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及分支机构作为原告和申请人,且单笔涉案争议金额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尚未终结的重大诉讼和仲裁案件一共有95件,涉诉金额合计约为97.58亿元。这95件未终结重大诉讼和仲裁案中,有34件是纳入表内的,本金金额合计约 75.94亿元,涉及贷款、同业借款、金融投资等表内业务。另外的61件是不纳入表内的,涉及本金金额合计约 21.64亿元。

具体来看,纳入表内的这34件未终结重大诉讼或仲裁,全都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有4起是本次更新招股书后新增的,被告包括启迪科技城、上海东方康桥房地产、贵细中药、深圳腾润盛世实业等,合计涉诉本金约7.29亿元,其中有5.59亿元都只是纳入了“关注类”,并未对其进行不良认定。

而其他未终结的重大诉讼中,不乏宝能投资、恒大地产、佛山龙光骏绅房地产等此前踩雷踩得“尽人皆知”的公司。略显奇怪的是,其中有两笔纠纷都与宝能投资有关,第一笔的第一被告人是深圳深业物流集团,宝能投资是第二被告人,涉及本金高达25.99亿元;另一笔的第一被告人是广州宝时物流有限公司,宝能投资是第三被告人,涉及本金7亿元。

这两笔诉讼的共同点是宝能投资都需要对第一被告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且目前都处于“执行中”阶段。然而,广州银行将深业物流的这笔25.99亿元的债务划分为“正常类”贷款,只计提了6.33亿元的资产损失准备,宝时物流的7亿元债务则纳入了不良。要知道,在2023年9月提交的那一版招股说明书里,深业物流这笔25.99亿元的贷款,还是被划到“关注类”的,为何如今又被划分为“正常类”贷款了呢?招股说明书中并未对这一变化的原因进行说明。

截至2023年末,深业物流是广州银行的第六大借款人,从深业物流的企业信息来看,该公司在去年11月有过一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近1年里有11条限高纪录和26条被执行人记录,19起终本案件的未履行比例高达94.81%,此外还有非标违约、债券展期和高隐含违约率等风险,经营状况比较糟糕,偿债压力较大。

此外,该行还有3件作为被告和被申请人的尚未终结重大诉讼,涉及金额约为3.32亿元。对此,广州银行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这三笔案件涉及金额仅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 0.60%,即使败诉也不会对该行的正常经营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资产质量堪忧,业务合规性待提升

诸多诉讼缠身,一方面是该行风控管理意识不足的体现,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给该行的资产质量造成下行压力。

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有95.11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为2.05%,虽然相比2022年末有所下降,但在城商行中仍处于较高水平。而该行2023年末不良率得以下降,也是因为加大了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力度——通过第三方转让处置了30.8亿元不良贷款,以核销的方式处置了33.72亿元的不良。

而这或许还不是广州银行的真实不良水平。从三阶段信用模型来看,广州银行第三阶段的贷款总额是135.73亿元,这一数据远大于该行年报中披露的不良贷款余额95.11亿元,广州银行的不良认定率只有70%左右。除此之外,2023年广州银行的重组贷款也大幅增加,截至年末重组贷款余额为80.7亿元,加上该行还有209.92亿元的关注类贷款,占总贷款的4.51%,这两类贷款都有可能转化为不良,可以说广州银行的资产质量下行危机也许还会延续。

资产质量下行有风控能力不足频繁踩雷的原因,也有广州银行内控合规性较弱的原因。招股说明书指出,2021年-2023年末,广州银行及分支机构共受到26笔行政处罚,粗略计算,合计罚款金额高达4901.12万元。其中有21笔都是2023年下半年收到的,不仅数量大,罚款金额也高,最高的一笔罚没金额高达1168.4 万。而到了2024年,广州银行南京分行又收到了225万元的大额罚单。

这些罚单罗列出来的广州银行的违规内容,包括贷前调查不到位、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被挪用、贷款数据不真实、关联交易未备案、违规提供融资等等,这些信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极易导致贷款风险产生,对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未依法履职导致的信贷不审慎,广州银行收到的罚单中,另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则是资产风险分类,违规行为包括“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进行资产风险分类”“未及时根据贷款风险实际情况调整风险分类”,且这些违规行为,都集中出现在去年下半年的罚单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州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数据存在失真可能。

在2020年11月证监会披露的对广州银行IPO的反馈意见中,“规范性”就与资产质量、股权问题等一同被重点提及,可惜的是从最新招股书来看,该行的内控不合规似乎是愈演愈烈,信贷资产质量问题也依然严峻,营利业绩还流露出颓势。在这些硬伤面前,广州银行对于IPO究竟还有几分把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