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开国大将当中,有一人的入围曾引起过一些争议,建国之后的几十年都没有改变这种论调,此人就是排在大将末位的许光达。很多朋友认为他论资历不能和其他大将相比,甚至有不少开国上将的贡献也比他大。即便许光达本人曾在1955年提出辞让军衔,仍然没有改变不少人的这种看法。事实上许光达并没有真的被高估,他比一些将领更有资格当大将。为什么这样讲呢?

元帅和大将这两个级别的授衔,会加入一个特别的考量因素,那就是是否对早期创建人民军队有过重大贡献。通俗地讲,就是革命初期的“原始股”占比如何。所以一些看起来战功不高的将领,却可以获得较高的军衔,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不过按照传统的理解方式,像元帅、大将这样的军衔,更应该代表着军队中具备最高军事指挥水平的将领。

在开国大将里面,实际上敢说具体军事水准在许光达之上的,只有粟总、徐海东、陈赓三个人而已。其他像萧劲光、黄克诚可能比许光达的战绩略高,但实际指挥能力在伯仲之间,而其他的几位将领在具体的战场表现方面,并没有可以压过许光达的地方。比如负责政工工作的谭政大将根本没有指挥过任何战役,张云逸和王树声虽然早期起义资历过人,但后面基本都在二线工作,没有打过大仗;罗瑞卿担任政委工作较多,事实上在军事方面并不负责。如果从一名真正战将的角度来考虑,许光达和一些大将比起来,获得这个级别的军衔完全是实至名归的。

许光达的军事生涯中,早期职务并不高,真正有较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彭总手下,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出任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司令员。他礼贤下士,是一名儒将,在部队里很有威信。扶眉战役、兰州战役中,他作为主要指挥员有重大贡献。可以说就军事指挥和实际战绩而言,许光达还是可圈可点的。

一些朋友觉得许光达评大将资格不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欢拿上将当中一些资历突出者和他进行对比。比如当过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的萧克,论资历大部分的开国大将也比不上他,而不仅仅是许光达。再比如曾是许光达上级的一野副司令张宗逊,为何大将评了许光达却不评张宗逊呢?这个就牵扯到具体的历史因素了,许光达是湘鄂西根据地为数不多的代表人物,评衔时占据很大优势,是需要综合考量的。

许光达在早年恶战中,头部受伤弹片都没有取出来,和第一大将粟总的情况很相似。开国大将中没有几人和他这样,受过如此严重的伤。许光达和徐海东大将,战争年代都曾得到中央的照顾和安排,养伤时间较长。徐海东比许光达缺阵的时间更长,军事生涯中后期几乎没有什么战绩。徐海东可以排在大将的第二位,许光达资历不如他,排在第十位也是说得过去的。

开国大将中一部分人的存在感并不强,许光达已经算是含金量很高的战将了,不应该被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毕竟曾经是一位成色很足的兵团司令员,不管评大将、上将都很合理,对比一些名气大、才能出众的将领,他或许不那么突出,但是评大将的资格还是具备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