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是贾宝玉姐姐,虽然早早入宫,但在入宫前是亲自教过宝玉读书识字的,二人情状母子,故即便后来深居皇宫,元春仍对这个弟弟关心备至,常带信出来让父母好生教导。

而元春不仅对弟弟贾宝玉的前程寄予厚望,对于他的亲事亦是念念于兹的。皇家有规矩,各椒房眷属每月可进宫省视一次,故元春有了了解家中事务的机会,那么作为荣府的活凤凰,宝玉的事自然要常常成为话题焦点。 黛玉进府后,与贾宝玉同行同坐,同息同止,堪谓青梅竹马,照此发展,二人最后结缡是必然趋势。然好景不长,王夫人姐妹薛姨妈携全家住进了贾府,随之又刮起“金玉良缘”之风,大有直取贾宝玉之势。林黛玉和薛宝钗,成为围绕在贾宝玉面前的两段姻缘,若按宝玉,自然深取黛玉,但王夫人似乎考虑得更多。 作为一个母亲,王夫人是有理由拒绝林黛玉的,毕竟这个女孩先天体弱,药不离身,又“小性儿”,宝贝儿子常被其“辖制”。反观薛宝钗稳重豁达,事故老练,行事令人如沐春风,兼肌骨莹润,分明是个好生养的健康女性,哪个婆婆不喜爱这样的儿媳妇呢?所以,王夫人在和女儿谈起心事时,扬钗抑黛是很显而易见的,也是情理之中。

元春进宫后,黛玉才进府,所以对于两个表妹的了解,全凭母亲一面之词。而在这反复的观点输入下,元春只能接受母亲的一面之词,故在其省亲时,即便同时称赞钗黛二人,看似轩轾不分,但又用另一个举动,表达了自己的取舍。 端午节前,元春赐下礼物,除贾母外,薛姨妈和贾政夫妇礼物一致,薛宝钗和贾宝玉一致,而林黛玉则与贾府三春一致,较薛宝钗和贾宝玉少了一些礼物。这个赐礼意味着什么?明眼人一看便知,故不仅黛玉都不自在,连贾宝玉都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其问袭人: “这是怎么个缘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在宝玉看来,即便要赐一样的礼物,也只能是自己和林妹妹相同,所以宝玉亦明白,这是元春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间作出选择呢,而林妹妹却被舍弃了。

元春的意思,贾母又岂能看不出来?虽然自己很不满于这种指示,但是这指婚的人不是寻常人,而是皇帝的妃子,那么该如何扭转这种局势?贾母心生一计,那就是让宝玉进宫。 在袭人告诉宝玉赐礼的事时,又转告了贾母的吩咐,文中写道: 老太太说了,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宝玉道:“自然要走一趟。” 此次赐礼,不仅仅宝玉一人有份,而且在太监进府颁行礼物时,众人肯定都当面谢过恩的,即便宝玉当时不在场,但贾母、王夫人等代宝玉谢恩亦不为过。为何还要宝玉单独进宫再次谢恩呢?更有元春省亲,宝玉因为是外男,不便直接觐见元妃,还被隔离在外。在元春没有特意点明要见宝玉的情况下,贾母为何这么没有分寸地让宝玉入宫?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贾母深知宝玉纯真直率,面对赐礼这种疑问,在其谢恩时,肯定会借机问问为何此次赐礼规格为何不一样。而元春在听到宝玉的倾诉后,肯定会重新考虑这一件事情。为何? 其一,元春素来疼爱宝玉,她会认真考虑宝玉的感受; 其二,元春久居宫墙之内,渴望自由和亲情,称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地方”。她不会让弱弟和自己一样,违背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 所以,即便再不认可林黛玉,元春也不会再强迫宝玉做出妥协。

这正是贾母在处于被动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后走的一招妙棋。有趣的是,宝玉进宫的情节,作者没有直接写出,但是通过部分细微之处,我们知道宝玉这次进宫,是转败为胜了。 且看清虚观打醮前,众人的表现。贾母是非常轻松愉悦,原本这是个爷们祈福的活动,贾母却玩心大起,不仅邀一干孙女孙女们去看戏,连丫头婆子们都招呼去了。而薛宝钗则在被邀请时,消极表示不想去,这与其之前戴上红麝串的兴奋劲相去甚远啊,薛姨妈呢?在家睡觉,贾母就说了:“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至于王夫人,直接表示拒绝不参加。元春赐礼,直接赞许金玉良缘,为何这几人却突然消极起来?无非是贾宝玉进宫一趟,让她们感到不安了。

而在清虚观,借着张道士说亲一事,贾母更直言“宝玉不宜早娶”,大有让薛宝钗死心之势,贾母此举,元春又何尝悟不出来?既然祖母和弟弟都表态了,自己也不便再插手此事了,所以,端午赐礼之后,元春再没有干涉宝玉的亲事之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