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军当中,论资排辈的现象非常严重,同为黄埔生,只要入学时间早,基本都能压制后面的学弟。

有一位我接触过的抗战老兵曾主动离开军旅,询问缘由时,他回答除了厌倦战争外,还因为升迁无望,他这个黄埔15期生,要等前面几期的人全部升完才有机会。

从这个答案,就能看出国军内部的一些情况。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像黄埔一期生关麟征资历老、战绩好、很得部下拥戴,按道理来说,这样的人肯定能大放异彩。

然而,抗战结束不久关麟征便被剥夺军权,即便后来败退台湾,都未再得到启用。对于这个结果,关麟征很想不通,反倒是胡琏从中悟出真相,此后胡琏的政途也好得多。

一、能打的关麟征

关麟征1904年出生于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1924年考入黄埔第一期。

早年他的军旅生涯非常顺利,北伐、东征、中原大战期间屡立战功,是黄埔学生里较早当上师长的那一批。

1933年,关麟征作为中央军代表,率部参加长城抗战,他们在古北口、冷口一带抗击日寇,打出不俗的成绩。

关麟征很悍勇的是,被手榴弹炸伤了五处,仍坚持带伤指挥。此举让他名声大震,战后名流高官纷纷去往医院慰问。

全面抗战爆发后,关麟征是52军军长,参与了平汉路阻击战、保定战役、武汉保卫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几乎是每打一仗,他就因功升级。

到抗战后期,他已是第九集团总司令、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官。

1945年10月,关麟征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让他去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在当时称得上亚洲工业中心,是两党争夺的重点。

如果关麟征真的能去往东北,那他就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为表示自己的诚恳,关麟征特飞往南京,向蒋介石陈说自己接下来的规划及部署。

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天,蒋介石反悔了,改派关麟征为云南警备司令,东北那个重要官职,就由黄埔一期同学杜聿明担任。

此事让关麟征非常郁闷,他只好飞回云南。然而更郁闷的还在后面,1945年12月,昆明爆发“一二一运动”,国民党军警对爱国学生、进步人士施以暴力手段,4人死亡、29人重伤。

消息传开后,各界纷纷声讨国民政府,迫于压力,蒋介石只好让关麟征充当替罪羊,免去一切职务。

这时关麟征倒还不以为意,有时候替领导背黑锅,事后能得到加倍补偿,像囚禁了龙云的杜聿明就是如此。

然而,过了很久关麟征都没接到调令,直到1946年7月才被安排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

这可不是什么重用,脱离一线指挥就意味着没有了建功立业和培养嫡系的机会,换句话说,仕途基本就到头了。

国军后来在战场上失利之际,有人也提议让关麟征出来带兵,可或因有人作梗,或因老蒋否决,最终都没能实现。

这位黄埔一期的老大哥,为何会落得一个雪藏的结局呢?

二、与陈诚的过节

陈诚当过黄埔教官,也是蒋介石的亲信,按道理来说跟关麟征不会有什么矛盾。

但交情这东西,跟性格有很大关系,关麟征典型的西北汉子,直爽豪放,很不喜欢陈诚的为人处事。

1927年8月,桂系对蒋介石发难,在这关键时刻,黄埔系的二号人物何应钦没有帮助老蒋,反而与桂系眉来眼去,势单力孤的老蒋无奈下野。

不过到了1928年,桂系因与孙传芳、唐生智连番血战,损失惨重,蒋介石就在江浙财团、黄埔旧部的支持下再次复起。

由于有过遭背刺的经历,老蒋决定提拔陈诚来制衡何应钦,准备先让陈诚从11师师长干起。

不过,此时的陈诚相较于老蒋麾下“五虎”来说资历还太浅,何应钦就坚决反对。

为了让事情顺利推动,蒋介石就让陈诚先当副师长,由曹万顺担任师长。

这个曹万顺是地方部队收编而来,空有老资历,在中央军里站不住脚。

老蒋如此安排,想的是让曹做个空壳师长,实际还是陈诚在管,等过上一段时间大家没意见后,再将陈诚扶正。

但陈诚这时太心急,特别看中这个名头,就派人去联络11师下的团长、营长,让他们联名制造声势驱逐曹万顺,这样副师长就能顺势接任。

当有人找到关麟征时,关却一口拒绝,直言陈诚搞这些小动作,不比曹万顺好多少。如此一来,二人就结下了梁子,等陈诚接任11师师长后,便将关麟征挤了出去。

关麟征往后就跟顾祝同、何应钦来往比较多,1940年,日寇切断中国滇越国际交通线,西南一时也有些不稳,在何应钦的力荐下,关麟征调防云南。

7月时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驻防滇南国境。

1943年,关麟征获悉54军军长、土木系将领黄维吃空饷,立马上报,何应钦借此多次向蒋氏进言,黄维最终被调职。

54军是土木系陈诚的部队,关麟征在何的支持下,准备派张耀明接任该军军长。

陈诚非常愤怒,指示54军副军长傅正模联合该军军官向上呼吁控告,关、陈矛盾明面化。

不久,陈诚由湖北飞昆明规划远征军事宜,关往见陈,提到54军时,两人皆大怒拍桌,关麟征冷言嘲讽:

“辞公(陈诚字辞修)钧座是即将掌握全国事的领袖人物,不应再封闭在土木系小圈子中,一个军长的职务都不肯放手,这不是干大事业应有的心胸啊!”

关麟征这番话说中了陈诚的心思,也是国军内部的普遍现象,两人的仇怨更为加深。

1945年关麟征没能调到东北,陈诚肯定在背后出了力,不过蒋介石也是有自己思想的人,他在解放战争中屡次战败仍不使用关麟征还有别的原因。

三、胡琏看破原委

1947年孟良崮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大发雷霆将前线指挥汤恩伯撤职查办。处置完人以后,位置就空缺了出来,谁接任比较好呢?

时任整编11师师长的胡琏推荐了关麟征,两人都是陕西老乡,能拉一把是一把。

陈诚这时被火烧眉毛,也顾不得以往的旧怨,他想起关麟征确实能打,就也向蒋介石说及此事。

一开始老蒋还觉得部下能团结合作很高兴,但听说是胡琏推荐的以后,立马皱眉拒绝。为何?这背后就涉及到了籍贯之事。

胡琏虽是土木系将领,但出身在陕西,早年还在关麟征麾下当过连长,这一举荐,就让蒋介石的多疑症犯了。

蒋介石一直对陕西人有所防备,当初西安事变的主导人就是陕西籍将领杨虎城。

后来杨虎城被逼出走,其麾下的十七路军跟国民政府也不是一条心,跑到共产党那边的人特别多。

老蒋担心自己部下再出一个“杨虎城”,对陕西将领一直很忌惮。

哪怕忠诚如杜聿明,蒋介石也是多番试探,第一次入缅失利后,杜聿明本来可以跟孙立人一样撤到印度,但老蒋再三强调,没有自己的命令不得入印

最终杜聿明只好选择从野人山回国,众多远征军战士惨死。这种唯自己命是从的陕西人,老蒋才肯重用。

而关麟征本来就隐隐是陕西籍将领的领头人物,脱离军队这么久都还有陕西人胡琏记着,那如果再被抬到重要位置,还能得了?

因为胡琏的举荐,蒋介石又想起1943年关麟征推荐张耀明之事,张耀明也是陕西人,难道真有抱团之意?

蒋介石希望麾下都是只听从自己命令的孤臣,谁要有抱团之意,他就会把人调开。

像名将王耀武战绩那么亮眼,但在抗战后期想扩充自己的势力(将74军骨干抽去100军,手握两个精锐军),就引起了老蒋的不满。

日本投降不久,王耀武被调到山东,老部队一个没过去,整个解放战争也难有几次露脸。这个情况跟关麟征非常像。

胡琏通过这次举荐失利,隐隐察觉出背后的用意,再一联想胡宗南在西北刻意压制陕西人。

(胡宗南手下4个副司令长官、3个参谋长,无1名陕西人;黄埔军校西安分校的陕西学员被打散在多个总队,其他外省的甘肃籍、河南籍都曾单独编成一个队)

此后胡琏就做了像张灵甫、杜聿明那样的孤臣,不涉足政界、不拉帮结派,就是按照老蒋的话去做,所以他一直在军队的地位不低。

后来胡宗南在西北多吃败仗,有人又提议让关麟征出山,蒋介石同样拒绝了。这让关麟征内心有怨,败退之时他就没去台湾,而选择了香港。

陕西同乡胡琏倒是多次赴港看望过关麟征,有一次胡琏还问如果到东北的任命没有改变,关麟征还如何部署。关回答:

我的办法很简单,第一,选一位善战的将军,任他为兵团司令,给他三个精锐军,明确他的任务‘活捉林’,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守,以壮大自己、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第二,对伪满的20万军队,我不管中央政策如何,一律给它们以地方保安部队的番号,让其为我们所用。以东北之富饶,他们会自足自给。待打完仗以后,再作善后安排。

如果按照他说的这样运行,可能真的会给人民军队造成很大麻烦。不过,这都是战争结束的后话,他当年是否会这样部署也说不定,更何况,得不到老蒋信任的他没能迎来施展的机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