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江淮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暴动,并由此诞生了红14军,该部本打算在苏北一带创立革命根据地,可后来由于国民党军的步步紧逼,其被迫改变原有计划,转而南下意图与闽赣地区的红军会合。但遗憾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之下,红14军最终被打散,大半官兵战死沙场,仅有少部分人逃出生天,比如我们本期要讲的刘瑞龙将军。

刘瑞龙出身于农家,早年曾在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返回家乡在某乡村小学担任教员,17岁那年,他在好友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共,成为革命队伍的一份子。土地革命爆发后,他受党组织派遣,在老家成立了党委,不久后因为工作出色,又被推选到江苏省委工作。1930年,党中央命令他秘密前往苏北领导呼之欲出的工农暴动,并授意他相机组建红14军。

刘瑞龙不负党中央所望,顺利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并成功组建了红14军。蒋介石听闻苏北出现了红军,内心很是担忧,他害怕红军会威胁南京,于是急命国民党军“围剿”红14军。红14军的处境陡然紧张起来,刘瑞龙认为,继续待在苏北是死路一条,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向闽赣转移,与1方面军汇合。

红14军其他的干部也同意刘将军的提议,于是整个部队迅速行动起来,趁着敌人的包围网还未形成,一口气冲出苏北,一路翻山越岭,向赣闽疾驰而去。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部队即将到达浙闽边界的时候,一支国民党军突然拦住了红14军的去路,周围的国民党军也随之赶过来增援,红14军一时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最终,在敌人的联合绞杀之下,该部被打散,刘瑞龙将军也是侥幸逃过一劫,在警卫员的掩护下冲过敌人的封锁线,转往上海避难。1933年,党组织又派遣刘瑞龙转往陕南,在红29军负责政治建设工作。当年中旬,陕南的一伙土匪伙同国民党军偷偷袭击了红19军的驻地,打死打伤我红军官兵200余人,俘虏50余人,另有百余人在战斗中被打散,迷失在茫茫大山中。

刘瑞龙当时正在外地视察,他得到此噩耗之后,迅速带领2个营的兵力赶回来增援,一举赶走了国民党军与土匪,后来又陆续收拢了129余名被打散的官兵,最大限度保存了人民武装的革命力量。1934年,他趁着四川军阀内斗之际,在川东地区接连组织了好几场起义,并顺势组建了好几支地方红军部队,有力的扩大了红色阵营在川渝的影响力。

1935年,他跟随4方面军开启长征,1936年被编入西路军,远征河西走廊。途中红军接连遭遇敌人的重击,损失惨重,刘瑞龙在某一次战斗中不慎与大部队离散,孤身一人迷失在戈壁滩上。他认为仅凭自己一个人根本走不到新疆,要想讨一条生路,就得原路返回。打定主意后,他将随身的武器丢掉,装扮成乞丐的样子,拄着一条破木棍,星夜兼程向延安走去。经过3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终于到达了甘陕边界,并成功联系上了援西军,由此重回革命队伍的怀抱。

抗战时,刘将军主要在华东、华中一带从事后勤、教育工作,有力的支援了新四军、八路军抗日,居功甚伟。解放战争时,他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后勤上,淮海战役期间,他组织数十万群众为前线输送枪支弹药和粮食被服,强有力地帮助华野和中野“吃掉”了杜聿明集团,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伟大胜利。战后,党中央着重嘉奖了他,并称他的功绩丝毫不输粟裕将军。

建国后,刘将军被调进国务院,主要负责农业建设工作,70年代初,他转往全国人大挂职,实际上已经处于半隐退状态。70年代末,他光荣离休,晚年定居在广州,过着惬意、安宁的生活,闲暇时,他也会出席一些农业会议,继续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1988年,这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时年78岁。

刘瑞龙的后人们也都是国家栋梁,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次女刘延东,她早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后来主动要求去偏远地区工作,1980年被调入北京市委担任高干,90年代又履新统战部副部长,2007年被推选为政治局委员,职级为副国。现如今,刘女士仍在体制内工作,在此,也让我们祝愿她未来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