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7年,一位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甘博,受普林斯顿大学的委派,踏上了对中国的田野调查之旅。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多地,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风景与人文。甘博的摄影作品,不仅捕捉了三峡地区在被水淹没前的壮丽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甘博的中国之旅始于1917年6月11日,他从上海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途经汉口、宜昌,最终到达重庆。在宜昌,他用镜头记录下了当地的日常生活:怡和洋行前的木船、江边的帆船、守在竹签箱旁的男孩、码头上的剃头摊、街头的卖菜人、修鞋匠、制绳人、绞棕麻绳的工人、修鞋匠,以及夕阳下的宜昌南津关和海关站。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宜昌的自然风光,更展现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6月下旬,甘博与同伴们换乘木船,进入了三峡。他们记录下了崆岭峡青滩的壮丽、兵书宝剑峡的险峻、巫峡的幽深,以及船工们在峡江中辛勤劳作的场景。这些照片,不仅捕捉了三峡的自然美景,更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甘博一行继续溯流而上,经过云阳、万县、涪陵,最终到达重庆。在重庆,他们记录下了江边的宝塔、城墙、吊脚楼,以及仁靖门、孔庙大成殿等地标性建筑。此外,他们还记录了当地的剃头师傅、采耳师傅、桡夫子、妇女等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场景。

甘博的摄影作品,以其写实的风格,融合了纪实、素描、民俗学和艺术,不仅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更关注了民生和教育。这些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正如贾樟柯导演在《山河故人》中所说:“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迟早是要分开的。”这些珍贵的摄影作品,让我们得以一窥百年前中国的风貌,也让我们对甘博的摄影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甘博摄影作品被发掘和展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