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代的观众一定都曾在一部《千秋家国梦》里看到,剧中讲述了豪门世家许氏的转折与转折,故事情节饱满,从家庭的变化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由清到清,到新中国建国的艰难与苦难。但是这部戏里的清末军队服装依然是旧时的制服,使作者深感某些历史电影片子一味追求艺术的效果而忽视了对历史的叙述,实际上是有问题的。

事实上,清朝灭亡之前,清兵的服饰和队形都已经由西方文化所取代,不再是以往电影中所见的那种大刀、长枪、号衣;而不是电影里描述的那种,因为外敌的强大,才导致了满清的覆灭。我们要有爱国主义的感情,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去追求。 清代的覆灭,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封建制度的崩溃,八旗弟子的腐朽,民族之间的冲突,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和装备。 事实上,熟悉清、清两代史的人,都会明白,太平天国几乎要结束大清,而晚清直隶的李鸿章,则提倡西洋主义,目的就是要将军力推行到西方。大清大力的向军队中引入了先进的西方兵器,同时对服装进行了改进,使得他们的战斗变得更加方便。清末在军事装备方面,可以说是下了很大的努力,因此大清在这方面不会“闭关锁国”,反而会主动地进行改革和推广。

大部分北洋军中都装备有洋制的武器,聘请外籍将领来训练他们的现代战术。清代军队装备也很好,不但有从国外引进的原版枪支,甚至连仿制的西方枪支都是中国制造的。中日交火之时,清兵不仅配备了西方的火枪,而且还有一些冷式的武器。北洋海军的设备和福利也是清军最好的,是所有士兵梦寐以求的。 1904-1911年,在清末实行新政期间,实行了全方位的西方化,其制服成为中国百年来最绚烂、最具个性的服装,对中国军队的服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是55型的人民解放军服装也受到了一定的借鉴。1904年以后,该战袍被分配给了当地的军队和新成立的军队,直到1914年,这件战袍终于从历史上消失了。 1905年,清末颁布中国现代军装及军街标识,为中国现代军事装备的革新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百年来,中国的社会经历了一场大变革。中国的制服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再像以往电影里那样穿着长袍,它的演变经过了漫长的曲折和推陈出新。

御林军是清朝的近卫,士兵大多是满族。其服装与北洋新军迥异,其服装装备之精良,远非当年之师可比。清朝的目的是让这一股力量在训练满族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这股力量来掌控其它的部队。 1911年,清朝军队的常服再次进行了修订,去掉了袖口的官阶,而采用了领章的样式。然而,在同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军服也随之消亡。但是,这种以领章表示的方式由北洋政府代代相传。 电影宣传爱国情绪无可厚非,但也不能忽视它的发展过程,忽略它的历史;为使艺人成为明星而肆无忌惮,电影公司要承担教育的义务,而不是靠炒作来获取人气。在这一点上,最新一部古装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堪称典范,不但服饰精美,而且所处的历史情境与所处的年代也十分吻合,具有深刻的教育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