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于罪大恶极之人的刑罚,往往会采用灭九族。但在明朝历史上有一位文士却因犯了大错而被朱棣灭了十族,此人就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重用的方孝孺。方孝孺虽然在靖难之役中为朱允炆出谋划策,但是当时各为其主,方孝孺也算是无奈之举。朱棣登基之后,却将方孝孺诛十族,他究竟犯了什么错呢,竟然让朱棣动用如此酷刑。

什么是诛九族呢? “九族”泛指亲属,而且涉及关系范围极广。《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中记载:“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也就是说上及高祖、下至玄孙,都在九族的范围之内。 “九族”的出现,不仅代表着血缘亲属关系,更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关,当时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全家同罪,尤其是犯大法时,更是要被“诛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九族”之意已经不再单单指亲属了,而是变成了与其有关的一切人物的泛称。

方孝孺是谁呢? 方孝孺是明初大儒宋濂的门生,自幼便机警敏捷,被乡亲们称为“小韩愈”。由于其才能非凡,被吴沉、揭枢举荐,由此进入了太子朱标的东宫。时日不长,又被召到了宫廷,朱元璋授其汉中教授之职,让他为众多儒生学员讲学,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很多人都敬佩他的为人,并且使他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地位高涨。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由于朱允炆喜欢读书,便召方孝孺任翰林侍讲,每当朱允炆碰上难题,就召他前来讲解。久而久之,方孝孺得到了朱允炆的信任,并开始担任一些重要职务。在此期间,他修撰了《太祖实录》等诸多典籍,并且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朝廷的诏令、缴文都是出于方孝孺之手,其中言辞犀利,让朱棣坐立难安。 靖难之役爆发之后,方孝孺开始辅佐建文帝,进入朝堂权力中心。他为建文帝出谋划策,虽然计策不怎么高明,起到的作用也不大,但总是好过黄子澄的昏招百出。他想利用朱棣的三个儿子性格不一的缺点,以此来离间他们,造成他们内部变乱,但由于朱高炽的聪明,连离间信都没开启,方孝孺的计策也就此失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棣的优势也越发明显,建文四年六月初,燕军便已渡过了长江,方孝孺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以待援军。南京城破之后,朱允炆自焚,方孝孺也被俘虏。 方孝孺因何被灭十族呢? 方孝孺被抓之后,按照他以前的所作所为应该是不会被朱棣处死的,毕竟连朱允炆的军队统帅李景隆都没被被朱棣处死。并且,姚广孝还劝朱棣:南京城破之日,若方孝孺不投降,请不要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的种子就没了。可为何最后方孝孺还是被处死了呢?而且还被株连十族。

事实上,朱棣本来是没想杀方孝孺的,而且还想重用于他。方孝孺在天下读书人的心中地位非常高,于是朱棣想请他来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不从,并且还在殿上大骂朱棣是一个篡位的小人。朱棣此时虽然羞怒不已,却还是忍住了心中的怒火并让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道:“昭告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却怒道:“就算灭我十族又如何?我决不起草!” 至此,朱棣终于怒不可遏、恼羞成怒,朱棣决定满足他的愿望,诛杀方孝孺“十族”。可在此之前从来都只有九族,从来没有十族的说法,方孝孺说此话也只是为了显示他坚决的态度。可朱棣却将方孝孺的师生朋友算做一族,合称十族,方孝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总而言之,方孝孺誓死效忠建文帝没错,比较一臣不事二主,这是他做人的原则,朱棣诛杀方孝孺也没错,这是他作为君王所必须的手段。错就错在他两人的相遇于对立面,且谁都不肯妥协,结果自然是实力强的胜利,方孝孺死的可惜,但死得不冤。 小星世界观,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