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有一名不寻常的女婴出生。她不哭不闹,怎么哄也没反应,周围人以为是不祥之兆。父亲抱着女婴去寺庙,方丈看到女婴后敲了一下她的脑门,女婴忽然就大哭起来。方丈却对着女婴呵斥道:“佛门净地,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其实,这句话饱含深意,如果你了解女婴后来的传奇人生经历,或许就能理解,高僧当年为何会这么说了。

这名女婴出生于北宋末年,她的父亲是汴京东二厢永庆坊染衣局匠人王寅,夫妻恩爱、家庭和睦,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衣食无忧。然而,女婴出生时却经历了一番波折。王寅的夫人难产,好不容易经历艰难的分娩生下了一名女婴,可是孩子却不啼不哭,脸上也没什么表情。

难道孩子是个痴呆儿,或是个哑巴?王寅一家心中充满疑虑,不过孩子除了不哭不闹,外表看起来倒没什么大问题。

古代医学常识匮乏,遇到这种事只会往迷信方面想,周围人都谣传这是不祥之兆。没几天孩子母亲因为产后身体虚弱,生了重病撒手人寰,这似乎更印证了“不祥”的预言。

王寅内心很惶惑,抱着孩子去寺庙祈求佛祖保佑女儿。寺庙的方丈看到孩子后,敲了一下她的脑门,平时异常安静的女婴,却忽然大哭起来。听闻女孩的哭声,方丈却摇头责备道:“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王寅哀求方丈慈悲为怀,为女儿消除厄运。方丈安慰王寅:令爱的哭声郁积已久,但在佛殿上哭了出来,说明跟佛祖有缘,以后定能受到庇护。

随后他又仔细端详了下女婴,觉得她清秀而表情淡然的面庞很像佛门子弟,因为平时大家都管佛门子弟叫“师”,就给她取名“师师”。

没错,这名女婴就是后来北宋著名的歌妓——李师师。

命运多舛的童年

小师师四岁时,父亲王寅卷入一场官司,不幸死在狱中。无父无母的小师师没人肯收养,都说她克死父母、不吉利,最后她只能流落街头,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一名李姓歌妓遇到师师,看她哪怕穿着破烂,仍透出美人胚子的模样。于是,师师被收养进青楼,改名李师师。

沦落青楼,本是惨事,但对李师师来说,至少能吃饱穿暖,而且李姓歌妓看她很有天赋,还悉心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

师师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上得到悉心指点,不满十五岁的小孩,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名动汴京、艳帜高张,成了文人雅士、王孙公子竞相追逐的对象。

艳名远扬

李师师的艳名甚至传到了宫里,连宋徽宗都想一睹芳容。一个皇帝逛青楼,像什么样子呢?可是高俅、王黼使劲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宋徽宗心动了,打扮成贵公子模样去偷偷见了李师师,没想到这一见就沦陷了。为了方便经常见到李师师,也防止大臣絮絮叨叨,宋徽宗甚至从皇宫挖了条地道,直通李师师的住所。

宫中的妃嫔们嫉妒又不解,有一次,一个妃子问宋徽宗:“是个什么样的李家姑娘,令陛下如此喜欢?”

宋徽宗说:“没什么,只要你们穿上一般的衣服,同师师杂在一起,她和你们会迥然不同,那一种幽姿逸韵,完全在容色之外。”

原来李师师之美,不只是外在的样貌,更是那种才情气质吸引了这个风流的“艺术家”皇帝。

宋徽宗对李师师出手十分大方,各种珠宝、古董、字画,还有一把名为“蛇腹”的古琴,流水般的赏赐送过来,高达十万两之多。李师师一生命运大起大落,此时算是到达了顶峰。

风云变幻的命运

然而,这样唱着小曲,被王公贵胄围着的好日子很快过去了,靖康之变来了。金兵南下,宋徽宗和宋钦宗都成了金人的俘虏,李师师也不知所踪。据民间传说,在金兵围困汴京时,李师师捐出了自己财物资助宋军抗金,自己则在慈云观出家做了道士。

世人喜欢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把王朝的衰败怪到女人头上。其实宋徽宗玩物丧志,丢了政权,只能怪他自己。而李师师,不过是一个无奈为命运挣扎的可怜女子。

李师师的故事

从一个不哭不闹的女婴,到风靡一时的名妓,再到最终的出家道士,李师师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高僧在她出生时的那句“佛门净地,不是你该来的地方”,似乎预示了她的一生注定要在红尘中沉浮,经历世间的繁华与悲凉。她的一生,也许正是为了完成一场注定的宿命轮回。虽然她最终选择了出家,但她在世间留下的足迹,早已深深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