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源远流长。

鸾翔凤集,群星闪耀。

他们的出现,对中华文化的塑造、历史进程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三晋大地上,他们的故事历久弥新。走进山西名人故里,探寻历史人文印记。今天为您讲述的是——徐继畬故居。

从五台出发,开眼看世界

徐继畬,字健男,号松龛,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一户书香门第。其父徐润第,进士出身,任过内阁中书,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职。徐继畬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学的熏陶,曾随父寓京师,师从著名文学家高鹗等名人。

道光六年,31岁的徐继畬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四年后成为翰林院编修,之后不久又成为陕西道监察御史。贤臣幸遇明主。初入官场、年轻气盛的徐继畬斗胆给道光皇帝上疏,建议朝廷简政,减少繁文缛节,提高行政效率。道光帝多次召他入朝觐见,徐继畬均直率敢言、对答如流。得到开明君主的赏识,徐继畬在官场步步高升。道光十六年十月,他担任了广西浔州府知府。之后又历任福建延建邵道,署理汀漳龙道。他曾亲赴前线督导兵勇,昼夜防守漳州城,深得民心爱戴。

道光二十二年,徐继畬又任两广盐运使,随即升任广东按察使。次年,迁福建布政使。道光二十六年,升任广西巡抚,后又被改授福建巡抚,还代理了闽浙总督。他外交活动频繁,常向洋人虚心请教世界地理知识,为编著《瀛环志略》打下基础。为寻强国之途,他殚精竭虑,深入研究世界地理和各国政治,终于在1848年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眼看世界”的著作《瀛环志略》。

道光三十年,他不幸因神光寺事件而遭到弹劾。此后隐居乡野,在平遥超山书院教学之余,他潜心诗文和学术研究。直到同治当政后,徐继畬才被重新起用,任总理衙门大臣并管理同文馆。直到74岁告老还乡。

徐继畬故居位于五台县东冶镇东街朝元巷。小巷内有一个有着重檐叠拱的苍凉门楼,这里就是徐继畬的出生地。不大的院落中,正面两层楼阁有细瘦的通天木柱支撑着百年屋厦,陈旧中略显恢宏气势。方格子木窗棂和风中摇曳的糊窗纸,似在絮叨着陈年旧事。沿墙攀缘而上的绿色藤蔓,在苍凉中透出些许生机。高处屋脊上的精美砖雕,似乎隐隐透露出徐氏家族当年的辉煌。

同治十二年,徐继畬在家中去世,享年78岁。前后为官30余年,徐继畬始终保持了清贫而正直的品格。“民为贵”的观念在他的思想上有着深刻烙印。他思想敏锐,将西方的科技和民主政体与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大同社会”在精神上相联系。他的超前眼光,甚至在近两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过时,令人警省。

(来源:山西日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