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人眼中,提起乞丐,大都觉得可怜或者可恨,但是在武侠小说里,乞丐化为了一种隐藏高人,他们身着破袄烂衫,却拥有神技,外貌与手段的巨大反差,增添了小说的趣味,可您是否知道丐帮分为五门,其中两门真伪不可考,其他三门都是编造出来的,这是什么情况?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我国的历史中,丐帮是真实存在过的。《后汉书》中记载:“向栩字甫兴,河内朝歌人。向长之后也,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不好语言,而喜长啸或骑驴入市,乞丐于人。”靠向他人乞讨为生,这在古代并不稀奇,他们中有些人喜欢“单打独斗”,但是为了不受到欺负,更多的人则选择聚在一起,这就形成了帮派——丐帮。 金庸先生作为武侠小说的领头人,曾在作品中多次提及丐帮,无论是唯“爱”美食的洪七公,心系苍生的乔峰,还是古灵精怪的黄蓉,他们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小说中,丐帮以 袋数分阶,最多九袋,最少无袋,细分的话更是分为九袋长老、传功长老、执法长老、掌棒龙头、掌钵龙头等多个领导,但小说毕竟属于艺术创作,现实中的丐帮的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丐帮并非一个统一的个体,而是细分为了五大门派,分别是:“范家门”、“李家门”、“伍家门”、“高家门”和“索家门”。第一大门派首推“范家门”,这个派系供奉的祖师爷是范丹老祖,范丹为春秋时人,还是天下乞丐的领头人,据说孔夫子在杏坛讲学时,范丹曾经救济过孔子,甚至还有传说范丹早已羽化成仙。 丐帮第二大门派为“李家门”,这里面的“李”就是宋仁宗生母“李宸妃”,据说李后蒙冤20载,身无立锥之地,幸好张、李两个乞丐讨饭养活了她,后来李娘娘沉冤得雪,为了感谢乞丐的帮助,封二人为“花子官”,自此就出现了“李家门”这一支门派。第三大门派为“伍家门”,这门的老祖为伍子胥,据说伍子胥为报家仇,赶往吴国借兵,昭关一夜头发尽白,来到苏州后由于身无分文,只能乞讨为生,而后励精图治,终于率众报仇,自此就出现了“伍家门”这一分支。

第四大分支属于一个读书人,“高家门”源自后唐高文举,他从小刻苦读书,但家里很穷,进京赶考时连路费都没有,无奈之下高文举只好沿街乞讨赴京赶考。最终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乞丐界的学问家就是“高家门”。最后一家分支为“索家门”,这家分支源于朱元璋,众所周知,朱元璋曾经做过乞丐,但是由于其日后成为了九五之尊,乞丐们也不能创一个“朱家门”,恰巧当时有一位“索”姓乞丐救过他,所以就出现了“索家门”。

这五个不同的分支,虽然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其中心人物都是在困厄时期,被迫与乞丐产生交集,得到过他们这一群体帮助的“大人物”。但是这所谓的“五大门”真的可信吗?事实总是让人失望的。“范家门”和“伍家门”诞生于春秋时期,由于缺少当时的文献,所以真伪已经不可考证,但剩下的三个“门派”,其实都是当时的人编造出来的。 历史上关于李宸妃的记载本身就是艺术创作,《三侠五义》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为《狸猫换太子》,讲的就是宋仁宗赵祯生母李宸妃的故事,即使在故事中,李宸妃命途多舛,甚至最终死于非命,也并没有她与乞丐之间的任何记载,小说中尚无记录,真实度可想而知,所以乞丐的“李家门”并不可信。

第四大门派的“高家门”同样如此,关于高文举的事情,全部来自一部剧作,它就是弋阳腔的《高文举珍珠记》。讲的就是高文举平时不得已做了上门女婿,但是手执半颗珍珠高中状元,而后被迫重婚,旧妻在贵人帮助下智斗小人,最终双双衣锦还乡。一部戏剧本身就没什么真实性,所以“高家门”也是起于虚妄。 最后一个“索家门”更是有趣,关于朱元璋被乞丐救命这个事情,相关的记录很少,最早的居然是1955年高炳华先生编纂的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众所周知,相声是“理不歪笑不来”,所以即使落魄的朱元璋曾经做过乞丐,那这个索姓乞丐也未必存在,“索家门”也是虚构的。

由此可见,丐帮拉大旗,做虎皮其实十分搞笑,但这背后也透露着他们的无奈,封建社会里,乞丐们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讨口饭吃,保证自己不被饿死,如今步入现代社会,没有了压迫,没有了剥削,只要勤劳肯干,就不会饿肚子,现在的乞丐大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所以笔者认为,如今的“丐帮”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1、《高举珍珠记》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著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