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张幼仪刚生下儿子,徐志摩就逼着她签离婚协议。床榻上的张幼仪,接过文件,快速签上名字,把文件往地上一扔,冷笑:“你的目的达到了。”徐志摩错愕得差点没反应过来。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她14岁嫁给徐志摩为妻,18岁为他生下长子徐积锴,深得公婆喜爱,也深得徐志摩的喜爱。 只可惜,徐志摩留学时,爱上了才女林徽因。 他全然忘记了和妻子耳鬓厮磨的感情,非要离婚。 徐志摩提出离婚时,张幼仪已经怀上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自然不可能同意离婚。 岂料,徐志摩居然直接抛下语言不通的她,回了国,任凭身无分文的她在国外自生自灭。 若不是张家也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若不是张幼仪有个对她极好的哥哥,或许,她就死在异国他乡了。
1922年2月24日,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儿子。 从她身怀六甲,到一朝分娩,徐志摩都没有出现过。 听闻张幼仪产子的消息,徐志摩开心极了,但他并不是因为当父亲而开心,而是,他认为自己终于可以离婚了。 原来,在徐志摩心中,逼迫怀孕的妻子离婚实在不道德,但这个孩子生出来就不一样了。 于是,张幼仪生产不到一个月,徐志摩就带着2个朋友急冲冲来了医院的病房。 他不是来看儿子的,而是带着律师拟定好的离婚协议。 这一次,无论用什么办法,他都要让张幼仪在这份文件上签字。为此,他拉上2个朋友,目的是让两个朋友当见证人。
这是张幼仪时隔几个月后,再次看见自己的丈夫。 她有些恍惚,恍如隔世。 的确,她是在生死面前走了一遭,因为徐志摩的不成熟,她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她知道徐志摩所求是什么,所以,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目光停留在徐志摩身后的两人身上很久,让两人有些羞愧,这才拿起徐志摩给的文件,快速签好了自己的名字。 徐志摩好像没有反应过来,他以为张幼仪一定会大吵大闹,可一切都是这样顺利,顺利得有些稀疏平常。 看着他呆愣的模样,张幼仪冷笑,直接把文件抛在了地上,努力用一种平静的语言开口:“好了,你的目的达到了,可以去给自己找更好的太太了。” 说到“更好的太太”时,张幼仪忍不住滚出泪来。 她是真的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在家里孝顺公婆,和丈夫出双入对,打理家务井井有条,繁衍后代也尽心尽力。 而且,要说新式女性,在嫁给丈夫之前,她也在读女中。 她真的不比别人差,也曾得到过丈夫的心,可为什么徐志摩变心变得这么快?
金岳霖、吴经熊看着张幼仪的模样,心中泛起不忍,懊悔自己不该来扮演这样可厌的角色。 徐志摩倒是后知后觉反应了过来,不过他一点都不关心张幼仪的情绪,慌忙跑到病床的一侧,捡起被扔到地上的文件,视若珍宝。 张幼仪说得没错,他的目的达到了。 离婚,对张幼仪而言是羞辱,因为她被最亲近的枕边人抛弃了;但对于徐志摩而言,这是莫大的荣耀,他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 当时,中国的婚姻不允许离婚,只有和离和休妻。 徐志摩逼着张幼仪签离婚协议书,是为了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然后留名青史,成为有着创新精神的第一人。 也正因为如此,徐志摩连续2天在《新浙江报》上刊登了《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还在通告里面这样写道: “我们已经自动挣脱了黑暗的地狱,已经解散烦恼的绳结……欢欢喜喜地同时解除婚约……现在含笑来报告你们这可喜的消息……” 你们没有看错,在徐志摩心中,他和张幼仪的婚姻是“黑暗的地狱”,解除婚约是欢喜的,是喜讯,值得大张旗鼓的庆贺。 当然,徐志摩此举,有向包办婚姻挑战的味道,但他也确确实实伤害了张幼仪。 他还特意写了一首记录自己开心情绪的诗,取名《笑解烦恼结》,并且还以“送幼仪”作为副标题。
只可惜,徐志摩没有娶到自己的意中人林徽因。 当他拿到离婚协议后,他甚至没有再看张幼仪一次,也没有和柏林的朋友告别,而是直奔伦敦,他要去见林徽因。 然而,当他连夜赶路,终于在凌晨3点抵达伦敦,奔向林家公寓楼下时,才得知林徽因早已离去。 他只拿到了一封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给他留下的信,信很简单:“事出仓促,不及面辞,现已返国。” 至于林徽因,甚至没有写一个字给他。 徐志摩瘫坐在地上,他知道,他可能要永远失去女神了。
其实,徐志摩并不知道,从他逼迫怀孕的妻子离婚开始,林徽因就不可能和他在一起。
林徽因是理智的人,而徐志摩是浪漫的人,后者可以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但前者一定会考虑世俗的道德和规矩。
徐志摩和林长民的关系很好,但当他不顾辈分,追求好友女儿时,林长民也不可能毫无作为。
任何一个父亲,对女儿的保护都是全方面的。
就这样,徐志摩彻底失去了女神,也失去了家庭。
爱,如果没有底线,就是一场灾难。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