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6月26日,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自然资源部批复安徽省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安徽省围绕"一降两挂三提升"改革目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2023年全省耕地面积超过8340万亩,较上年增加约20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上年下降5.5%;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率、工业固投强度、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分别提升4.6%、5.4%、6.0%。

探索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

安徽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健全完善"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三生"空间布局。

与此同时,从经济、社会、生态和管理等4个维度设置8项指标,创建土地效益评价体系,作为评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核算的主要依据。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精准配置给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高、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好项目。

此外,以重大建设项目不占、少占耕地为切入点,探索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把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在规划设计、选址选线、土地供应、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项目全生命周期,采取多部门会商、多方案比选、多效益权衡,从源头上破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占用耕地比重高的难题。

强化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推介绍,为推动改革落地,安徽推行项目用地预审选址综合论证,实施"用地清单制"、"标准地"供应和"双合同"监管,实行用地计划指标分类保障,让亩均效益高的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优的土地要素保障。严格用地标准管控和节地评价及应用。创立"一码关联、一码管地""健康体检+土地管家"等管理新模式,初步实现产业项目全程节约集约用地。

此外,加强"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管理,打造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新体制。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度考核机制。建立"1+16+14"省、市、县(示范县)协作联动制度。并加强府院、府检联动和行政司法、行政刑事衔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市场主体、行业商协会、媒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2023年安徽省处置闲置土地8.42万亩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安徽在存量土地盘活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据悉,近年来,安徽省树牢"凡用地、先挖潜"的理念,持续深化"增存挂钩"机制,坚持从存量中找增量空间,深入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2023年,安徽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6.56万亩、闲置土地8.42万亩,处置率分别高于自然资源部下达年度任务9.5和40个百分点。

同时,围绕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不断创新手法、步法、打法,形成了一批改革举措。实施产业项目"双合同"监管,从源头上避免产生新增闲置和低效用地。推广工业低效用地"健康体检+土地管家"模式,从过程中提升土地使用效益。合肥市高新区首创"健康体检+土地管家"制度,强化监管服务,组建联合体服务团队,为存量用地全域治理工作提供服务。2023年,合肥高新区以占全市约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12%的GDP和超20%的税收,规上企业利润占全市的42%。

此外,安徽创新涉法涉诉闲置土地处置机制,从后端破解处置难题。研究制定推进涉法涉诉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利用的指导意见,着力构建可推广复制的涉法涉诉土地盘活机制。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