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岁余,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适经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求以外兄见。夫语之,而崔终不为出。 最近看到了一个影视剪辑,其中一段说贾母听到府中女儿家说起一段话本子的开头便猜到了后面要讲什么,还将这戏本子里的爱情故事套路掰开给大家摆道,说这些爱情故事大多是“才子佳人”的套子。 一开口就是书香门第或是官至尚书宰相,生个女儿如珠似宝,说“佳人”知书达理,但一见了个男人,便想起了终身大事,把家族礼教忘了个干净。
男人满腹文章就说是“才子”,而“才子”遇“佳人”往往是如此的偶然,如此高门贵女身边竟只有一个丫鬟,怎能不令人生笑。贾母认为这些话本要不是嫉妒他人的滔天权贵,要不是求佳人而不得,编出来泼女方脏水的,要不就是酸腐书生的臆想。 因为以自己的清贫寒苦出身,又没有出众才华,自然是与高门贵女不会有丝毫关系,只自己臆想编撰取乐。这些才子佳人的话本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起点男频文罢了。 这一番话可以说作者曹雪芹借贾母之口从另一个奇妙的角度剖析了一些古代男女之情的话本。而这样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从古至今就有许多,《西厢记》里关于崔莺莺与张生更是其中的翘楚,更是完美契合了贾母口中的爱情模板。 《西厢记》写的是张生与相国之女崔莺莺在寺中偶遇,两人一见钟情,并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了崔母和恶毒男二号郑恒的的重重阻挠,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显然这个故事有一个花好月圆式的圆满结局,这也是大众关于崔莺莺和张生了解最多的一个版本了。 但大家知道《西厢记》这部由王实甫创作的这一著名元杂剧,其实是作者的改编版本吗?它的原版其实是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一篇传奇《莺莺传》。 换种说法,《西厢记》是一篇改了妈都不认识的改编作品,不仅极大地改编了人物形象,更是把整个故事的结局改变了,大概只能说照搬了“才子佳人”的主角人设,保留了男女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的原名。 在改编的《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两见倾心,他们冲破伦理纲常、不顾一切的爱情虽然遭到了封建大家长崔母的阻挠,经历了重重劫难,但最终在一位名叫红娘的侍女帮助下修成正果。“红娘”更是因为撮合成了一对有情人,而在后世成了媒人的专用称呼。
《西厢记》颂扬了崔莺莺与张生冲破封建藩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有着鲜明的反抗封建礼教的色彩,其中的张生更是将“面包”放在了“爱情”之下,为了崔莺莺不愿上京赶考,甚至可以丢却性命,可以说得上是真正做到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了。 全剧洋溢着重感情轻利益的先进思想,张生有着俊逸面容和出众才华,更兼得一片痴情,显得如此可爱迷人。
但在真实版本也就是最初的爱情故事显然并非如此,前半部分大致相同,但在贫寒书生张生进京赶考后,最终为京城的繁华和仕途的名利迷了双眼,对崔莺莺始乱终弃,更是将一切过错推到了一介弱质女子身上。 他将过去的恋人崔莺莺斥之为“褒姒”。说自己是因为抵挡不了足以霍乱君王的美貌,才做出以前的种种事情。两人就此各自婚嫁,后来张生想要进门以“外兄”之名与崔莺莺见面,但崔莺莺坚决拒绝并回诗决绝。
原作无疑刻画突出了一个性鲜明、有思想的女性形象,与《西厢记》里较模板化的“佳人”相比她的形象显然更加鲜活。 她是一个既含蓄又热烈的女子,虽然是名门贵女,但却勇于挣脱桎梏,追寻爱情,虽最终被张生的薄情相负所伤,但终是敢爱敢恨,在昔日负心情郎的见面请求下断然拒绝了。
原版《莺莺传》简直是才子佳人爱情的现实版本,从古至今又有多少爱情故事应验了“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才子成名之后或是对爱人始乱终弃,或是有了“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无耻想法。
后世人传颂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前头却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司马相如在功成名就之时忘却了抛却家族的一切、陪他一起吃苦的发妻卓文君,想要纳美貌小妾。
结语
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真实结局告诫我们,一些我们原本以为的圆满爱情,其实背后并非真实如此,我们要用心辨别,也要学会在爱情中不迷失自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