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华横溢、美貌出众,是民国四大才女之首,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她,是《大公报》的首位女编辑,为女性在新闻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她,还曾担任过中国“第一位女校长”,被誉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在教育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她,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她的财富使她成为了民国女首富。

同时,她还是一位慈善家、动物保护家和佛学家。

然而,她的一生却异常孤独。47岁那年,她选择了皈依佛门,60岁离世时,她留下了一份遗嘱,只有7字,内容令人匪夷所思。

这位传奇女子,就是吕碧城,一生活出别人几世的宽度。

1883年,吕碧城出生于安徽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吕凤岐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家中藏书万卷。吕碧城自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5岁便能出口成诗。

不幸的是,12岁那年,她的父亲病逝,家境急转直下,吕家族人以吕碧城家中无男丁为由,霸占了大部分家产,并将吕母幽禁。

幼小的吕碧城不得不扛起家庭重担,她四处写信求救,终于在父亲好友樊增祥的帮助下解救了母亲,但她也因此被退婚。

9岁时,父母为她订下的娃娃亲,对方是望族汪家。吕家遭难后,汪家不仅袖手旁观,还落井下石,以吕碧城能耐“呼风唤雨”,将来过门不受控制为由退了婚。

被退婚在当时是一种奇耻大辱,这也让吕碧城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

失去依靠的母亲被赶回娘家后,一年后将吕碧城托付给自己的兄弟,吕碧城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吕碧城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决定突破传统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她渴望新式教育,想报考天津女学堂,却遭到守旧的舅舅反对。叛逆的吕碧城连夜坐上开往天津的火车,可是,自己的兜比脸还干净,她拿什么来养活自己呢?

她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舅舅的一个下属的太太,正住在《大公报》报馆中。于是,吕碧城提笔写信,这封信阴差阳错地被《大公报》总负责人英敛之看到。英敛之看到信后,惊叹于她的文采,立即将她招入报馆。

在《大公报》,吕碧城以她犀利的笔触与深邃的思想,成为了该报的第一位女编辑。她的文章直言不讳,呼吁女性权益,引来了无数读者的关注。

女侠秋瑾也慕名而来。秋瑾曾用“碧城”作笔名,但见识到吕碧城的才华后,甘愿放弃这个笔名。两位才女一见如故,结下深厚友谊。秋瑾英勇就义后,吕碧城冒着生命危险为她收尸安葬,并用英文为她写传记,引发国际轰动

1904年,为了更好地让女性觉醒,她创办了“北洋女子公学”,并亲自出任“总教习”。“北洋女子公学”培养了一批批独立自主的女性,邓颖超、许广平等人就出自这所学校。

两年后,她又创办“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成为第一位女校长。她不仅在教育界留下了深刻的足迹,还积极涉足政界与商界,成为民国时期极具影响力的女性领袖。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任大总统,他一眼看中了吕碧城,将她聘为总统府机要秘书,吕碧城成为第一个参政女性。

她希望借助政府力量传播女权思想,但失望而归。袁世凯称帝后,吕碧城坚决辞职,转向商界。在上海,她凭借积累的资源和出色的能力,成为十里洋场上最成功的女商人,民国女首富

吕碧城到底有多有钱呢?当她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时,她选择最昂贵的酒店长期居住,一住便是半年,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尽管她拥有巨额财富,吕碧城却并非冷漠无情的人。1917年,华北地区遭受严重洪灾,她毫不犹豫地捐赠了10万银元,成为捐款最多的人士。

吕碧城的个性独立而自信,她以孔雀毛装饰头部,穿着与众不同的服装,即使年过三十,也未曾嫁人。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非议,她坦然回应:“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我用自己的钱装扮自己,与你何干?”尽管追求者众多,她对伴侣的选择却异常挑剔。

她曾说:

“能让我心动的男人并不多,梁启超已婚,汪精卫太年轻。”

对于那些有意于她的人,如英敛之和袁克文,她都以他们有家室或不适合为由,婉拒了他们。

吕碧城的生活态度非常明确,她不愿意将就,找不到灵魂伴侣就选择独身。47岁时,她选择了皈依佛门,与世隔绝,过着简朴的素食生活,致力于动物保护。

1943年,60岁的吕碧城离世,她的遗嘱出人意料:她将全部家产捐献出去,要求自己的遗体火化后,骨灰与面粉混合,撒入大海,供鱼群食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吕碧城为自己写下了一句诗:“我到人间只此回”,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吕碧城的一生如同惊鸿一瞥,虽然短暂,却充满了力量和美丽。她是民国的传奇,她的故事,让我们理解,真正的自由与成就来自于内心的坚持与不懈努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