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某个清晨,身处美国的张爱玲,得知远在故乡的姑姑即将步入婚姻殿堂。 这个消息让她情不自禁泪如泉涌,喃喃自语:“我始终相信,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哪怕是到了80高龄,姑姑终究会找到她的幸福归宿。”张爱玲描绘张茂渊:她是个性情淡泊的女子,对待世间诸事皆持一种冷漠态度,然而有一物却独得深情凝视,那就是一块色泽斑斓的霞披,时常对着它陷入沉思,似乎在霞披的绚烂中寻觅着某个人的身影。

时间来到1979年的某个清晨,张茂渊终于在这一天披上了那块心心念念的霞披,与初恋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人生终于迎来幸福归宿,那块久置的霞披也从此告别尘封的岁月。 这段充满情感纠葛的故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前因后果?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张茂渊的内心世界,探寻这段传奇得人生。 出身显贵但坎坷 张茂渊出身名门,父亲是清末显赫的张佩纶,外祖父则是声名远播的李鸿章。 提及李鸿章这个名字总引发争议,有人视他为背叛国家的罪人,也有人认为尽管他签下了不平等条约。 但他推动的洋务运动及支持变法,却实实在在奠定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得世人评价毁誉参半。

张茂渊父亲名叫张佩纶,身为清朝“清流派”的佼佼者,这一派系的官员以弹劾不法为使命,不论是营私舞弊抑或假公济私,都敢于仗义执言。 遗憾的是张佩纶的仕途多舛,1884年因海防失职被免职流放至东北边疆,四年后纶结束戍边生活返回天津,得到李鸿章的赏识。 李鸿章很是珍惜这位左副都御史的才华,还将22岁的幼女李菊耦许配给了43岁的张佩纶。李菊耦是一位温婉贤淑的美女,若非嫁给张佩纶,人生定是另一番风景。 两人成婚后很快便有了一子一女,儿子即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女儿则是张茂渊。 张茂渊出生的1901年,那一年李鸿章还代表清政府签下令人痛心的《辛丑条约》,那段历史至今仍令人感慨万千。

李鸿章背负着“国家罪人”的沉重名声,他的亲属们一同遭受国人的辱骂和唾弃,1902年李鸿章逝世,不久张茂渊的父亲也因抑郁而离开人世。 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的年代,李菊藕出身名门,又受封建教育熏陶,不得不坚守着贞洁的教条,孤独地守护着空房。 家中失去了顶梁柱日渐衰败,尽管李鸿章留给女儿丰厚的嫁妆,但李菊藕明白要想重振家业,唯有让两个孩子接受教育,因为学问是通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作为一个母亲,她渴望将张茂渊塑造成一个拥有独立个性的女性,自小便将她当作男孩教养,家中仆人也称呼她为“少爷”。 张茂渊不负母亲所望,自幼成绩优异个性鲜明,这种特质使得她与一般女子截然不同。

1912年李菊藕不幸染病,最终撒手人寰,父母相继离世后张茂渊与哥哥张廷重一同生活。 张廷重即后来张爱玲的父亲,是个放荡不羁的公子哥,素来不思进取,母亲去世后更是挥霍无度。 出国留学,遇见真命天子 张茂渊身为新时代女性志存高远,1920年留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许多女性为追求梦想踏上海外求学之路,她也加入了这股潮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未来。 启程之际张茂渊决定带上嫂子黄逸梵,因长期遭受哥哥张廷重的虐待,她早已不堪暴力的生活,和小姑子一同登上开往英国的船只。 在那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张茂渊的身体状况并不佳,因为晕船不停地呕吐。

黄逸梵则在一旁,手里拿着纸袋接住她吐出的胃内容物,同时焦虑地轻拍着张茂渊的后背给予安慰。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向她俩靠近,对方脸上细微的绒毛在阳光下闪耀,仿佛整个人都在散发着光芒,眼中流露出深切的关心,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茶,还拿着一块温热的毛巾。 在热茶的温度和热水的舒缓下,张茂渊的晕船症状得到缓解,而后凝视着这位温文尔雅的男士,心中不禁泛起一丝丝情感的涟漪。 男子名叫李开弟,一个1902年出生的人,仅比张茂渊大一岁,他父亲是清末的秀才,也是易园最后的主人李衡斋。 李开弟自五岁起就读于私塾,八岁入读务敏小学,十二岁时考入上海工业专业学校,192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

此次坐船去英国是因为争取到公费留学的机会,远赴英国曼彻斯特追求更高的知识,显而易见他年轻有为,称得上是时代的“佼佼者”。 在那之后的几日两位青年时常相邀品茗闲谈,甚至在轮渡的晚会上共同起舞,才子佳人的搭档赢得了满堂喝彩。 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李开弟开始主动向张茂渊透露自己的家庭背景,似乎暗示着想要更深入地交流,向她保证自己的出身清白。 然而由于外公李鸿章的特殊身份,张茂渊对于家事只字不提,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自己和嫂子来英国是为了求学。 心思细腻的李开弟看穿她有所保留却并未追究,深知尊重女性是一个绅士的品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情感日渐深厚,一次张茂渊独自一人在轮船上感受海风拂面,李开弟便借机以海风凉为由,为她披上一件霞披。 那一刻这件霞披的意义不言而喻,悄无声息地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象征。 后来李开弟意外得知张茂渊的家世,了解到她的外公是那位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还听说哥哥行为放纵,以至于心生顾虑不愿与这样的家族有所牵连。 最终,他在纠结中选择放手,放弃这段真挚的感情。张茂渊得知那个消息,并未对李开第怀恨在心,知道自己的身世非人力所能改变,还对他温情地说: “我会始终守候你,即使这一生无缘,我也愿来世再续前缘。”

始终与李开弟保持联系却又有着距离,1979年与初恋结婚 多年后李开第回到国内,遵循家中的安排与一位女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张茂渊收到他的婚柬时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 她是一个心胸宽广的女性,尽管内心充满悲伤,还是在李开第的大喜之日精心打扮出席,不带一丝不快情绪真诚地为他献上祝福,之后两人依然保持联系。 李开第的妻子名叫夏毓智,起初对丈夫的初恋女友心怀芥蒂,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张茂渊是个理智而洒脱的人。 了解到她的种种经历后,开始由衷地尊敬这位女性,两人很快便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李开第的孩子们甚至亲切地称呼张茂渊为“张伯伯”,因为她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的一份不凡的气度,确实让人感到有男子气概。

张廷重结束与黄逸梵的婚姻后迎娶新妇,平时对张爱玲的态度却是十分严厉,轻则怒斥重则打骂。目睹侄女在这种环境下备受折磨,张茂渊于心不忍,决定带着张爱玲离开那个家。 自那以后,张爱玲便与姑姑相依为命共同生活。而张茂渊对她呵护备至时常鼓舞。 1939年张爱玲在香港深造,需要一位法定监护人,正巧当时李开弟在香港供职,张茂渊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嘴,后者便毫不犹豫地应允了这份重任。 在那段日子里李开弟对张爱玲关怀备至,张爱玲也亲昵地称呼他为“开弟叔叔”,张茂渊与李开弟之间的感情,始终如一不曾改变。 时间来到1965年,李开弟的妻子不幸身患重病,恰巧子女们都不在身边。闻讯后的张茂渊不惜长途跋涉来到香港,以老朋友的身份,亲力亲为地照料她的生活起居。

可惜夏毓智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临终前她拉着张茂渊的手说: “我早知道你和李开弟是情投意合的一对,当初李开弟对你的出身抱有偏见,对你的个性也不甚了解,他是一个粗人,就断然拒绝了你的初恋,贸然和我恋爱并结婚了。你作为李开弟的初恋情人是那么地专注于爱情,在长达52年不间断的交往中没越雷池一步,这点是我在暗自观察中的深刻认识。李开弟也是一位谦谦君子,你视我儿子为己出,李开弟视张爱玲为己女,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将不久于人世,我过世后,希望你能够和李开弟结为夫妇,以了结我一生的宿愿,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会死不瞑目。” 张茂渊听到这番话泪水横溢,深深地点头表示答应。李开弟与张茂渊对婚姻的态度审慎又虔诚,他们认真听取孩子们的想法,得到孩子们的热烈支持后两人才安心步入了婚姻的圣殿。 历经五十二年的漫长守候两人终于走到一起,在简朴而庄重的婚礼上,李开弟亲手为张茂渊系上那件历经岁月沧桑的霞帔。

张茂渊等待半个世纪的初恋,终于在78岁的年纪与之相守,尽管这段婚姻仅持续12年(张茂渊因病去世),但她的这一生终究是无憾了。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