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放信息为7月18日、19日探访情况汇总,即社会人员不通过校内人员预约方式入校的情况。寒暑假期间高校按日常开放政策管理,具体开放时间以学校要求为准。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实行公众号预约入校政策,近期均已约满。)

7月8日,本报以《大学校门开一半市民健身难近享》为题,报道了北京各高校在对社会开放时仍然有严格限制甚至紧闭校门,部分周边市民想入内训练受阻。

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继续追踪走访24所高校时发现,即便是在暑假期间,在不影响日常教学的情况下,仍然有诸多高校将寒暑假的周一至周五列为“工作日”,限制开放。2024年1月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指出大学校园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但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高校只有学校教职工家属在内活动,更有高校在放暑假前临时更改了校门开放规定,将校门封闭得更严。

实地探访24所高校13所暑假仍半掩大门

暑假到了,有不少学生希望能够趁这个机会到体育场上锻炼身体,尤其是开学后马上要面临四六八年级体育测试的中小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暑假正是最后冲刺训练的好时机。

在本报《大学校门开一半市民健身难近享》的报道中,市民刘先生就遇到了这个难题,他的家就在人民大学附近,但由于人大需要预约才能进入,而该校的预约系统“人大通”经常满员,导致刘先生根本抢不到预约名额,而北边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是同样情况。

其实,在网络上也有不少人吐槽过北京高校的开放政策,其中一个槽点就是“开放方式随意,被搞晕”。北青报记者探访后,发现各个高校的开放政策五花八门,完全对外开放的高校只有11所,另外13所学校则是只在早上、傍晚、周六日或节假日限时对外开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节假日限时对外开放的高校所认定的节假日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期不在其列,同样实行工作日的管理政策,不允许校外人员进入。

个别高校暑假前临时更改将校门封闭得更严

“这放假了,学校不上课了,学校里也没有什么人了,我能不能进去活动活动?”7月19日,北青报记者以市民的身份希望进入位于平乐园的北京工业大学校园,遭到了门口保安的阻拦。保安表示:“就是因为没人了,才不能让你进去,这是学校的规定。”据介绍,该校规定除了周六日或节假日,校外人员一律不能入校。其中,寒暑假的周一至周五属于“工作日”,也按工作日政策管理。

北青报记者表示,希望保安能在暑假通融一下,“学生们都放假了,学校也没有正常教学了,周一到周五和周末有什么区别,还按工作日管理是不是有点不合理啊?”保安一脸认真地答复称,如果想进入学校锻炼或打球还是得周六日前来。该保安还表示,特殊情况是,外来人员在该校有认识的老师或学生,通过他们帮忙预约,通过后可进入学校。类似北工大这种只在周六日限时开放校园的高校还有不少,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都是如此。

不过,其中也有大学门口的保安一听说是要去操场跑步、打球,就给予了放行。

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虽然这些学校都执行只在周六日等法定节假日限时对外开放政策,但“工作日”仍然会有人在操场上锻炼或者打球。经询问得知,这些人都是学校的教职工家属。

北青报记者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操场上,看到一位老人正带着外孙女在绿茵场上玩耍,老人说自己的女婿是北师大校友,所以他们可以进入学校和操场。在他看来,如果是校外人员想要运动可以去社会上的体育场馆,“学校里还是别让外人随意进入了,人多了也容不下。”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北京工商大学操场上的一位教职工家属。该家属表示,自己经常在学校的操场上运动锻炼,但并不希望学校向社会开放,“学校里有校友、教职工,承担不了更多外来人员。”

北京工商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除了在周六日开放之外,在“工作日”的早上或晚上特定的几个小时对外开放,但在寒暑假期也不能完全对社会开放。

这几所节假日限时对外开放的高校中,最令人意外的是对外经贸大学,在放今年暑假前,该校原本贴出告示,规定校外人员可以在周六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的10点至19点和工作日的18点至21点凭身份证刷开闸机从南门进校,然而在正式进入暑假假期之后,当北青报记者探访时却发现,该规定已经作古。

“之前学校不是说寒暑假和周六日、法定节假日一样开放吗?怎么放假之后反而不让进了?”北青报记者向对外经贸大学门口的保安进行询问,保安解释说,放假之前确实规定寒暑假等同于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但放暑假前一天学校开会研究后作出最新决定,并通知他们“寒暑假也按照‘工作日’执行”。北青报记者随后特别查看了一下对外经贸大学门口张贴的“校园开放安排”告示,上面的“寒暑假”三个字已经被抹去。

不过,也有不少学校在暑期之前执行了全面开放的政策。北京物资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都只需要刷身份证就允许校外人员进入学校及操场。物资学院的保安甚至还对市民进入学校表示了欢迎,“来锻炼锻炼挺好,只要晚上11点之前离开学校就行。”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青报记者傍晚进入学校时,看到有很多市民在健身区锻炼,田径场上也有市民在散步、跑步,篮球场、乒乓球桌案都有打球锻炼的市民,一派热闹景象。

代表委员建议大学开放教育部将指导高校完善制度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开始实施。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贯彻落实以上两项政策,2017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指出,根据《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学校应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

2024年1月2日,教育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就《关于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通过校园开放服务城市和区域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案》进行答复。

教育部在答复中指出,大学校园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权益。同时,指导高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师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

同时,多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都提交建议希望各地大学尽快向社会全面开放。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民营企业委副主任刘郁呼吁,“高校不应该成为一个封闭空间,它具备的公共资源属性和社会服务职责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应优化校园管理,推动校园有序开放。”

他表示,高校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在服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地区乃至国家精神文化风貌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人走进大学,也能感受其中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

文并摄/本报记者张子渊朱健勇

(北京青年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