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单元故事,涵盖科幻、奇幻、荒诞喜剧、历史等多元题材,持续探索AIGC影视创作边界。

6月26日,由快手可灵AI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异类Outliers团队制作的AI单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载中》上线。该剧总时长180分钟,相较目前国内AIGC剧集作品,《新世界加载中》涉猎题材更广,叙事体量更大。

《新世界加载中》采用全新迭代的可灵2.0版本制作,异类Outliers团队创始人、《新世界加载中》总导演陈翔宇表示,AIGC技术为影视创作带来成本、时效等多方面提升,相信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将出现更多影视创作新模式。可灵AI产品及运营负责人李杨表示,希望通过技术迭代,为更多优秀创作者提供更丰富的工具,共同发掘AIGC蕴含的影视内容潜力。

多元风格展现强大创造力

从东方美学到赛博朋克,从黏土动画到三维写实,《新世界加载中》于不同画风的切换中,开启AIGC微短剧的全新叙事。展现救赎力量的《好梦》,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虎与旅行者》,讲述深沉父爱的《马丁症》,讽刺对“进步”盲目自信的《宇宙肥肠》,探讨人性欲望的《桃源》,揭露战争残酷的《不可饶恕》,以及思索AI时代技术边界的《我在犹豫》——7个短片讲述7个完整故事,彼此交织,共同构成宏大、独特的世界观。

借助可灵AI,剧集将创作者的想象力转化为具象的影视画面,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艺术美感和观看体验。这种“人+AI”的共创方式,也让《新世界加载中》引发业界广泛关注。陈翔宇介绍,由于该剧采用单元剧结构,主创团队选择以不同影像风格展开创作,希望借此探索AI的多元化表达优势,拓展AI在影视创作中的表达边界。

陈翔宇

“可灵AI是懂影视行业的综合型大模型,低调但强大。” 陈翔宇笑称,可灵每次版本更迭,功能都会有大幅提升,如素材影调、动态呈现及 2.1 版本的语义响应功能。在动画制作流程中,可灵AI节省演员成本,能完成千军万马等大场面制作;可以与传统三维、算法结合,解决大量虚拟拍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让观众看到有代入感的故事;此外,其在动画制作方面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因风格、场景、角色量不同而异。此次《新世界加载中》总体创作用时约为传统动画的三分之一,成本节省近一半,科幻、大场景降本增效显著。

李杨表示,和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可灵AI的优势在于综合表现优秀,擅长写实风格及物理规律、运动动态呈现,第三方评价其运动上限高、起步早、模型迭代快。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异类团队也提供了很多专业反馈,如模型稳定性、一致性及可控性优化方向。导演希望模型更精准呈现创作者既定的画面风格,可灵AI正力图通过技术迭代实现更可控的表达。

全方面提升创作效能

可灵AI自问世以来,一直致力于影视创作应用场景拓展。2024年7月,快手推出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上线2周播放量超5000万。同年12月,可灵AI联合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薛晓路、俞白眉、董润年、张吃鱼、王子川、王卯卯等9位知名导演,共同发起“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发布9支AIGC电影短片。这也是国内电影导演依托视频生成大模型、群体深度参与的电影级内容创作。

李杨

李杨表示,可灵AI正持续探索影视表达的更多可能性。虽然现在的技术仍不够完美,但重要的是已经形成势能。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AI工具的能力,也发现和发掘出很多有技术理想、有创作能力的新锐创作者、工作室,实现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因为现阶段AI创作仍需掌握一定的程序编写、效果调试等专业能力,而非简单“一键生成”,所以可灵AI的用户以具备专业创作能力的群体为主,“相信随着技术不断迭代,会有越来越多影视创作者尝试使用可灵AI。”

为此,可灵AI也在不断收集用户反馈,不断升级版本回馈市场。今年5月,可灵AI推出2.1系列模型,在实现技术、体验、美学三重突破的同时,形成包括大师版、高品质模式(1080P)、标准模式(720P)在内的产品矩阵,为不同需求用户提供多元视频生成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AI在专业影视内容生产、营销广告、游戏制作等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李杨介绍,从1.0到2.1版本,可灵AI的模型稳定性、运动表现(速度、质量、美感、自然度)及清晰度得到显著提升。2.1版本在语义理解和运动表现方面表现突出,能够支持高速运动场景并实现高水平的互动效果,为复杂创作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此前主要使用2.0版本创作的陈翔宇,深切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功能提升,“如果使用新版本,很多场景效果会明显优于目前的呈现。”

“艺术+技术”共创影视未来

“我们看到AI和影视行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也看到技术赋能内容的无限可能。”谈及过去一年可灵AI的发展及AIGC市场的变化,李杨如是说。

为此,快手不断深化布局。相继推出“未来合伙人计划”“Next Gen新影像创投计划”等,以全资、联合投资、技术支持、宣发支持等方式助力创作者,同时与AI超创圈子保持紧密联系,根据创作者反馈及时优化模型。李杨表示,“希望能够借此发掘新锐导演和合作团队,共同打磨可灵的AI能力,不断探索AI表达能力的边界。”

在陈翔宇看来,AI对视听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为电影、剧集等带来全新表达方式,普通创作者能更便捷地实现视听表达,行业需以开放态度拥抱这一变革。作为创作者代表,他期待AI在底层技术认知上的进一步提升,例如素材可变性、后期修改效率,以及与三维技术的结合等。“当前AIGC影视化创作处于启蒙阶段,商业生态支持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吸引更多人参与,让AIGC影视创作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