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辽阳消失的地名——碑楼子
57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原创 夕阳醉了1 饭后杂侃
2025年07月14日 08:03 辽宁
文圣区医院东半部分就是以前碑楼子位置
在辽阳,曾经有一个地名,五十岁以上的人或许能听说过,那就是碑楼子。
这个地名的由来,还有一段奇异的故事。
1633年,有三个明军将领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投降了后金部队。这三个明军将领可不是普通的明军将领,他们手里掌握着明朝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红衣大炮。清军有了红衣大炮,如虎添翼,战斗力大增,从此清军由冷兵器时代转为能和明军抗衡的火器时代。
要知道,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在辽阳时只是个红衣大炮的教官,后因多次指挥红衣大炮打败了明军,而受到清朝大将多尔衮的重用。
孔有德三个人投降后金后,为后金带来了巨大的军事效益,备受后金皇太极重视。派他们三人镇守辽东重地辽阳。
1636年。皇太极登基,封这三个人为王,其中封耿仲明为怀顺王,并广拨田亩,在辽阳大兴土木,建造豪宅,时人称之为怀王府。
等到了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时,世袭爵位的耿精忠和吴三桂一起造反。叛乱被康熙皇帝镇压后,因耿精忠是皇室的姑爷,他的弟弟们也都和皇室联姻,因此只有他被凌迟处死,其家族并没有被牵连,但赐给的田地被收回,怀王府也被改成了寺庙,就是现在的怀王寺,辽阳怀王这个地名就因这个怀王寺得名。
转眼到了公元1925年,此时耿精忠的一个后人叫耿文钤的,看清朝被推翻了,建立起了中华民国。就拿着不知道是祖传的还是伪造的怀王府的府册,称怀王寺及其周边土地是怀王府的府产,要求归还。
耿文钤的这些无理要求,自然遭到了反对,如怀王寺那时归一个姓金的所有,并开办了客栈,金氏人家对此很愤怒,上书县署申辩。
当时辽阳在城区划分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十个区段,辽阳总商会在每个区段都设置了分会。
因耿文钤上书了当时的奉天官府,要求清查丈量包括恭段和俭段等房基。奉天官府就致函让辽阳总商会查清此事。辽阳工商总会经过调查,认为这些房基产权清晰,并无争议。
耿文钤认为辽阳工商总会包庇这些商户,就上省里状告辽阳工商总会。省署认为耿府请求丈量的地方案子已经查清核销了,把耿文钤的请求批驳回去。
恭、俭会段的众业户,也联名上书给省署,请求保障民众的房产。
1926年1月29日,省长亲自批示查清这个案子,将这个案子撤销,房基归还各民户经营管理。耿文钤让他回原籍,并将这个案子公告市民。
这个案子于是结束。这些商户怕时间久了。这个案子的原委没人知道,就刻了两块内容一样的石碑记录此事。这两块石碑一块立在怀王西马道西胡同里,一块立在老车市胡同里,就是今天的文圣医院址。
辽阳有把装东西的房子称作楼子的习惯,如水塔称做水楼子,有水井的房子称作井楼子,装苞米的地方称作苞米楼子,装草的称作草楼子等等。车市胡同里这块石碑上面盖了三间房,这一片因此也叫碑楼子。
怀王西马道胡同里的石碑早已不知所踪。车市胡同的石碑据说文革时被市博物馆收走,这三间房子成了碑楼子饭店,文革时曾红火一时,
1998年此地动迁,在这个地方建起了文圣区医院,碑楼子及其地名从此消失。
此事记载在李大伟先生辑录的《辽阳碑志续编》里,今天把这事写下来,是想让人知道,辽阳还曾有过碑楼子这个地名。
夕阳醉了1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