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振涛
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回暖明显,不少新成立的基金产品为了抓住市场机会而快速建仓。部分基金表现良好,取得不错的涨幅收益,而也有一些产品亏损下跌。
中加基金旗下的一只名为“中加科技创新混合”的次新基金,因为跌幅较大而引起市场关注。
资料显示,中加科技创新混合成立于2024年3月12日,是一只发起式成立基金,距今成立29天,不足一个月时间,基金经理为李宁宁。
从基金的业绩来看,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9日末,中加科技创新混合A份额跌幅为11.13%,中加科技创新混合C份额跌幅为11.17%。基金成立不足一个月,基金净值跌幅就达11%,跌幅在2024年成立的基金产品中排在第二位置。
由于中加科技创新混合是一只发起式成立基金,它在成立时并不需要“募集资金不低于2亿元,基金持有人不低于200人“的条件,而是基金管理人认购不低于1000万元,基金便可以顺利成立。
根据基金成立公告,中加科技创新混合成立时募集资金为1056.65万元,中加基金自己认购了1000万元,中加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认购了20.08万元,外界投资者认购了36万多元。
现今,在中加科技创新混合成立后运作的29天时间里,基金净值下跌11%,意味中加基金的资产可能亏损11%,也意味着中加基金自己掏腰包买的1000万元或浮亏11%,浮亏金额超过100万元。
作为基金经理的李宁宁在中加科技创新混合成立不足1个月时间,匆匆完成建仓,投资的个股目前不得而知,因为该基金成立时间距离一季度结束不足2个月时间,不具备发布一季报的情况,因此也只能等基金二季报发布时,才能看到基金的具体持仓情况。
不过,根据中加基金官方账户自己在基金社区发布的宣传公告显示,李宁宁是擅长成长股投资的中生代基金经理,重点聚焦科技创新,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资料显示,中加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27日,距今成立11年时间。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末,中加基金公募管理总规模为1290.03亿元,比2022年末增长了70.83亿元。
从公募总规模来看,中加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200亿元,逼近1300亿元,然而公司的权益类产品规模却占比甚小,特别是股票型产品。
Wind数据显示,2023年末,中加基金股票型产品规模为0.27亿元,混合型产品规模为19.66亿元,权益类产品规模(股票型加混合型)仅19.93亿元,不足20亿元。
从基金的净值表现来看,中加基金目前股票型产品在运作的仅1只,是一只指数型产品,该产品成立以来基金净值累计跌幅超过11%。目前中加基金在运作的混合型产品共计有23只(多种份额合并计算),自基金成立,基金净值累计下跌亏损的就有11只。
(部分截图)
中加基金属于银行系背景公募公司。同其他的银行系背景公募一样,中加基金在成立起步时是靠固收产品。
中加基金成立前5年(2013年至2017年)的情况显示,2013年成立时,中加基金发展的都是货币型产品,2014年开始布局债券型产品,2015年的下半年开始,中加基金才发行混合型产品。在成立的前5年,中加基金未有股票型产品。
直到2020年9月,中加基金才发行成立了自己唯一一只股票型产品——中加中证500指数增强,这是一只指数型的股票产品。
权益类产品起步晚,特别是股票型产品,导致中加基金产品结构不均衡,固收占比持续高企,权益产品发展较弱。
权益类起步晚,错失时机背后,中加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经理人才年轻,管理经验相对较少。
Wind数据显示,中加基金当下有基金经理18人,其中,权益类的基金经理7个人。权益类基金经理中,任职时机最久的为张一然,他是中加基金权益团队的核心成员,任职基金经理不足3年,最好任职回报-0.03%。而其余的权益类基金经理中,还有任职不足1年的。从任职时间来看,中加基金的权益类团队比较“年轻”。
总结来看,作为一家成立11年的公募基金,11年时间规模突破1200亿,在中小型基金公司种成长速度比较快,但是却存在“偏科”,债强而股弱的情况。在后期的发展中,中加基金在权益类上要更加努力下功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