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良
张良这个人很特别,出身贵族,淡泊名利,散尽家财以刺杀秦始皇,只想为韩国和自己的家族报仇。
张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准备投靠自立为王的景驹,但因为中途遇到刘邦,与刘邦一交谈,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立即改变主意投靠刘邦。
张良最初的目标是:复辟韩国,并辅佐韩王。
他投靠刘邦的最终目标也是如此,只不过项羽打碎张良的目标,杀死了韩王成,导致张良彻底跟随刘邦。
张良的辅佐让刘邦如虎添翼,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后,刘邦让张良自己选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居然拒绝了,只要了与刘邦当初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为封地,食邑一万户,为刘邦许诺的三分之一。
张良在功成名就之后就隐退了,他毫不在乎功名利䘵,更不在乎钱财富贵,张良对外宣称:
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我家世代为韩相,到韩国灭亡,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之舌为帝王统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对一个平民是至高无上的,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我愿丢弃人世间的事情,打算随赤松子(上古神仙)去遨游四方。
张良的淡泊名利、寡欲清新让任何人觉得张良没有任何威胁,这更是明哲保身的良方。
哪怕是对待吕后这样的蛇蝎之人,张良也是尽心尽力,张良为吕后出了一个计谋,就是把商山四皓请出来,刘邦就会放弃更换太子的念头了,吕后照办,果然如张良所说。
张良除了淡泊名利,他还不参与政治斗争,在协助刘邦打败项羽后,张良基本上就隐退了,后面都是陈平在协助刘邦打击异姓诸侯王。
张良应该是秦末汉初最聪明的人,无论是谋略还是智慧,没有人比得上他。
张良就像当年的范蠡一样,在功成名就之时,放弃一切远走高飞,这样的人,哪怕刘邦是勾践也没法杀他,更何况刘邦不是勾践这样的人。
2、萧何
萧何的身份特殊,他是刘邦同乡兼亲信,是跟随刘邦一起从沛县打出来的,与刘邦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
刘邦打进关中之后,萧何就开始在后方为刘邦足兵足粮了,萧何管理着汉中、巴蜀、关中很大一片土地,这放到战国就相当于秦国的地盘了。
刘邦把一个秦国这么大的地盘交给萧何管理,说不担心也是不可能的,尽管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好,但在利益上,父子、兄弟都会反目成仇,更何况是刘邦与萧何这样的关系。
萧何为了打消刘邦的顾虑,把自己的儿子、族人全部派上战场,跟随刘邦一起打仗,这等于是把自己的儿子及族人当人质押在刘邦手中了。
人性是复杂的,刘邦未必有杀萧何之心,但肯定会担心萧何,萧何很聪明,懂得用办法打消刘邦的担心。
萧何甚至把自己家里的私财拿来出资助刘邦,刘邦称帝后,把萧何定为首功,排名第一,食邑一万户,惹得一众功臣不满,这是刘邦的投桃报李。
萧何担任相国之后,为了打消刘邦的疑心,还自污名节,故意强行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被刘邦下了监狱,这种自污名节的做法打消了刘邦的猜忌。
一个有污点的人,是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那萧何的声威就会下降,萧何以此证明自己毫无野心,对于这样的人,刘邦根本不可能杀他。
萧何不仅时时向刘邦表忠心,而且还协助吕后杀死了韩信,韩信是他推荐的,也是萧何害死的,萧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刘邦,更是为了自己。
萧何跟张良不一样,张良是淡泊名利、主动隐退,萧何是自污名节、以证清白,刘邦并非嗜杀之人,他对萧何的行为非常理解,当然就不会杀他了。
3、韩信
韩信是个另类,他出身贫寒却不事劳作,没钱吃饭就四处蹭饭,宁愿忍受屠户的胯下之辱也不愿跟屠户动手。
韩信的发迹是从萧何推荐他开始的,起初韩信投靠刘邦,并不受重用,只是担任管理仓库的小官,后来犯法将被斩杀,幸亏夏侯婴救了他,并向刘邦推荐,但还是不受重用,担任管理粮饷的官员。
刘邦被封到汉中后,韩信觉得不会受到重于,于是逃走,被萧何追了回来,再次推荐给刘邦,才得到重用,被拜为大将。
彭城之战后,韩信开始独自率军作战,这种待遇是极其难得的,刘邦让一个不是亲信的人带领自己的军队独自作战,这本身就是一种气魄。
在那个尔虞我诈的年代,韩信的这种独自率军作战的机会是很难得的,陈胜就是前车之鉴,陈胜派武臣攻略赵地,武臣就自立为王了,武臣派韩广攻略燕地,韩广也自立为王。
刘邦不是陈胜,当然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控制自己的军队,刘邦让自己的亲信跟着韩信一起作战,这本身就是对韩信的防备,这是刘邦为防止背叛采取的必要手段。
后来刘邦可以轻易夺取韩信的兵权就证明了这一点,刘邦并未真正信任韩信,这是人性,也是时代背景之下的必然操作。
但是韩信却自大了,不断地挑战刘邦的底线。
攻下赵地后,韩信上表刘邦,建议封张耳为王,这是在试探刘邦,因为韩信的目标也是封王,但张耳跟韩信不同,张耳已经是项羽分封的常山王,他本来就是王,现在只不过是重新封王而已,刘邦没有拒绝的理由。
等到韩信拿下齐地后,垓下之战爆发前,韩信上表刘邦,请求担任代理齐王,这就是赤裸裸地的威胁了。
首先,这个时机挑得非常好,正好是刘邦要调韩信来包围项羽的时机,早不说,晚不说,这个时候说,不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吗?谁都不傻,韩信就是想达到自己封王的目的。
其次,韩信跟张耳、彭越不同,张耳之前就是项羽分封的王,彭越则是独立的诸侯,自己带兵、自己筹集粮食发展起来的武装,没有依靠刘邦。
韩信是刘邦的部将,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韩信有功劳,但是如何封,那是刘邦考虑的事,况且刘邦本就不打算分封自己的部将为王,只考虑封为侯。
韩信要挟封王的行为让刘邦为难,甚至会打乱刘邦的分封体系。
最后,古代讲的是君臣关系,所有的决策是君主决定的,臣下不能威胁君主,否则就是以下犯上,韩信这种要挟封王的行为犯了最基本的忌讳,让刘邦有了受威胁的感觉。
刘邦是何许人也?
是那个时代的人杰,不要以为刘邦说自己不如萧何、张良、韩信,实际在政治上,这三人加在一起也不如一个刘邦。
刘邦能够打败千年一出的战神项羽,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邦绝对不能忍受手下的臣子来威胁自己要官要爵,否则他这个君主就是个傀儡。
刘邦是绝顶聪明的,韩信在这个时机上要封好,刘邦只能妥协,然后再事后算账。
等到垓下之战一结束,刘邦就夺了韩信的兵权,然后把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
别小看这个改封,是有政治意图的,韩信在齐地待了近一年,有可能会构建自己的私人势力,刘邦把韩信封为楚王,就是打击韩信想自立。
《史记 淮阴侯列传》:项王亡将锺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後,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韩信犯了三个错误:
一是要挟封王。
二是窝藏逃犯钟离眜。
三是准备发兵袭击刘邦。
钟离眜是项羽的部将,项羽败亡后,钟离眜投靠韩信,韩信收留了钟离眜,这一行为犯了法,收藏逃犯这是什么罪?
当有人上书说韩信谋反时,刘邦听从陈平的计谋,以巡视云梦泽的机会,把韩信骗过来。
韩信的第一反应是:想发兵反叛。
为什么韩信会这么想?
因为他确认有反叛的心思,蒯彻劝韩信自立劝了很久,韩信不可能没动心思,他收藏钟离眜很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是韩信不傻,自己的军队中有刘邦大量的亲信,真想起兵反叛,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
于是韩信放弃反叛,以钟离眜的首级去取悦刘邦,结果被俘虏,贬为淮阴侯。
韩信被抓的时候说道:
果真像人们说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猎狗就遭到烹杀;飞翔的飞禽没有了,优良的弓箭收藏起来;敌国破灭,谋臣就会被杀。现在天下已经平安,我本来应当遭烹杀!”
有人说韩信是因为强大的军事才能而被杀,是怀璧其罪,是功高盖主。
我就问一个问题:如果韩信跟张良与萧何一样,没有威胁刘邦封王,没有窝藏钟离眜,没有想起兵袭击刘邦,刘邦会杀他吗?
我想到了王翦,韩信功劳大,有王翦功劳大吗?王翦家族为秦始皇灭亡五个诸侯国,巅峰期时手握60万大军,但功成之后,王翦就隐退了,没有计较功名利禄,更没有威胁君主的行为,如果韩信跟王翦一样,刘邦会杀他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