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棣的四个儿子当中,朱高煦可能是最像自己的那一个。靖难之役中,他曾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甚至救过朱棣的命,或许正因如此,才导致他对储君之位有了觊觎之心,夺位失败之后朱高煦并不死心,在自己的侄子朱瞻基继位之后竟然意图再度卷土重来,结果惨遭失败,最终落了个被活活炙死的下场。
靖难之役屡立战功,却因此而觊觎皇位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明史·朱高煦传》记载其“性凶悍”。朱元璋驾崩之后,继位的建文帝开始大肆削藩,迫于无奈,燕王朱棣将朱高炽、朱高煦等兄弟送入京城为质,然而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朱高煦仍然不知收敛,不仅盗走徐辉祖的宝马返回北平,还在归途之中杀死官民,甚至在涿州杀死了驿丞。由此可见,朱高煦应该是个强于勇武、短于智谋,且随心所欲之人。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世子朱高炽因身体肥胖、行动不便,因而留守北平,次子朱高煦则跟随燕王朱棣出战,并在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中多次立下战功。 建文二年(1400年),白沟河之战爆发,燕王朱棣被李景隆率领的军队围攻,形势极度危及,就连燕军大将张玉也战死了,正是由于朱高煦及时率军来援,这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机。而在之后的交战中,大风吹断了李景隆的帅旗,趁着敌阵混乱之际,又是朱高煦率军猛烈冲杀,阵斩敌将翟能父子,南军就此战败。
建文四年(1402年),灵璧之战爆发,南北双方割睢水对峙,在得知南军缺粮的现状后,朱棣意图趁夜偷袭,结果徐辉祖率领援兵恰好赶到,朱棣在浦子口被徐辉祖击败,又是朱高煦恰好率军赶到,这才将南军击退,解了朱棣之围。 朱高煦由于在靖难之役中表现极为出色,因此深得军队将领的拥戴,在朝廷商议立储之事时,齐国公丘福、驸马王宁便明确表示支持朱高煦。或许连朱棣也起过立其为储君的想法,根据《明通鉴》的记载,朱棣曾抚其背曰,“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这其中的暗示之意再也明显不过。
比起朱高煦,朱高炽虽然由于身体原因,无法随军出战,但他的性格却与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极为相似,仁义贤德,再加上其嫡长子的身份,朱棣一时也难以决断。 储君之争败于兄长,但朱高煦并不死心 在储君之争中,朱高炽和朱高煦可以说是泾渭分明,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再加上其嫡长子的身份,因而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朱高煦则由于性格颇似朱棣,武勇英俊,因此深得武将们的支持。
朱棣的态度,最初应该是偏向于次子朱高煦的,但碍于长幼有序的传统制度,而朱高炽又没有犯过什么重大错误,实在废之无名,而朱高煦虽然性格很像自己,但却多有不法之事,再加上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敏慧异常,深得朱棣喜爱,解缙也曾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种种原因之下,朱棣的态度还是一点点倒向了朱高炽。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正式立朱高炽为皇太子,而为了防止朱高煦依旧不死心,他干脆将朱高煦加封为汉王,将其封到了云南。然而正如朱棣预料的那样,朱高炽虽然已经被封为了太子,但朱高煦并不死心,他坚决不肯前往云南就藩。
朱高煦利用朱棣对自己的喜爱,一方面趁机进谗言,导致在储君之争中发挥了大作用的解缙冤死、黄淮入狱。另一方面则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先是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之后又请求增加了两卫兵马,并常常以唐太宗自比,其心思可见一斑。 永乐十三年(1415年),眼看朱高煦对于储君之位仍不死心,朱棣将其改封至青州,朱高煦仍不愿前往,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次年,朱高煦所做之事被朱棣得知,逐被囚禁于西华门内,并将其护卫全部削除,虽然在朱高炽的求情之下,并未对其严厉惩处,但还是将其亲信全部斩杀。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将其改封至乐安州,并要求其立即启程,朱高煦这才不情不愿的离开京城。不过即使如此,他仍然不死心,在封地积极谋划,意图夺取大位。 叔侄之争再起,失败后被活活炙死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然而仅仅一年之后,朱高炽便因病去世了。
朱高炽病逝之后,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感觉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在半路设伏意图截杀之,结果并未取得成功。不久后,赶到京城的朱瞻基顺利继位,是为明宣宗。朱瞻基与其父亲一样,对待朱高煦极为礼遇,而朱高煦则认为他的这些举动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于是更加骄横狂妄,并再度起了谋反之心。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起兵造反,大量掠夺周边郡县马匹,意图效仿自己的父亲夺取侄子大位。他甚至意图拉拢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没想到却被张辅告发。 朱瞻基得知朱高煦谋反之后,先是派宦官侯泰带书信给朱高煦,意图劝其回心转意,然而朱高煦并不领情。在大学士杨荣的劝说下,朱瞻基逐御驾亲征,在大军到达乐安之后,朱高煦下战书约定次日决战,结果谁知道他自己手下的将士不仅无心作战,甚至还想抓住株高薰献给朱瞻基。
朱高煦眼见士兵士气全无,且完全将自己当做了换取高官厚禄的“宝贝”,于是只好派人向朱瞻基请降,并约定次日正式投降。次日,正当朱高煦打算出降之际,结果手下的王斌等人却并不同意,无奈之下他只得抄小路出城投降,整个起兵叛乱简直如同儿戏一般。 朱高煦投降之后,朱瞻基赦免了城内守军,对于主犯朱高煦父子也仅仅是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只是杀死了王斌等六百余名死硬分子,另外流放了相关的一千余人。
再后来,朱瞻基前去探望朱高煦,谁知道朱高煦脑子一热竟然故意将朱瞻基绊了一跤,朱瞻基大怒之下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而朱高煦竟然将如此重的大缸顶了起来,朱瞻基于是又令人在铜缸周围点火,最终将朱高煦活活炙死,而他的几个儿子也全部被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