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继位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防止晋国再次出现曲沃代翼的事情发生(关于曲沃代翼的详细内容可以查看 一场持续七十年的晋国内乱,推动了霸主的诞生,埋下了崩塌的隐患 ),采用士蒍(wěi)的计策,将曲沃桓叔、曲沃庄伯的后代公子们,围聚在“绛”,尽杀之,同时废除了公族大夫制度,让公族不再掌权。

为了证明自己作为晋君的合法性,励精图治,任人唯贤,不断开疆扩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这么大的区域,他没有办法自己统治,为了防止“公子作乱”,再次被取代,他将权力分给了士蒍、荀息、里克、郤芮、郭偃等一批异姓人才。 这些人才分享了晋侯从公族中所夺取的权力,原本晋侯认为这些人无法像公族子弟那样夺取他的权力,为晋国吸纳了一大批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推动晋国成为春秋的霸主。 不过,这些人获取晋国的权力之后,同样思考着如何将自己的权力维持下去,也就诞生了晋国卿大夫把持晋国政治军事大权,同时将权力传递给自己子孙后代的制度。 这种制度在晋献公之子晋文公重耳掌权后,以明确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晋文公励精图治,建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

由于晋国消灭了公族大夫的权力,但并没有彻底消灭分封的制度,只是将分封的对象转为了晋侯所提拔的卿大夫身上,他们的封地遍布晋国区域各个地方。 应该说,晋国的制度让历史前进了半步,从公族血缘分封变为了多个家族世袭分封。 晋国的十几家卿大夫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做正卿执政,在执政过程中,这些家族都在努力发展自家的力量,让卿族势力不断在晋国壮大,在晋国的发展的同时,卿族势力相互之间也进行着残酷的斗争。

春秋时,周王室下诸侯国轮番争霸,晋国国内却是各个卿大夫进行政权掌握的争夺。比如最为著名的“赵氏孤儿”事件,本质上就是卿大夫之间的残酷权力斗争。 而这种因为遗孤出现重新翻盘的事情,也让后续的权力斗争变得更加残酷,双方都是按照灭族的下场去消灭对方,却也为后面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分封制的最大问题是在于一旦君主发展比臣子慢,无法再驾驭臣子就会让臣子产生觊觎君主权力的心思,这种心态不是人本身可以改变的,而是一种人性与权力的纠葛中不断的产生变化的,如同当年 晋殇叔、曲沃桓叔对晋侯之位所产生的觊觎。 因此,就像分封制到最后,周天子失去了武力依仗之后,原本天子的权力被各国诸侯实际继承,而晋君的权力,随着时间的发展,也不再像是他祖先那样掌握在自己手中,落在了执政的卿大夫手里。 晋国内部的残酷斗争提前上演了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变化,原本十余家卿族,历经各种残酷斗争之后,到了春秋晚期,晋国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智伯与赵鞅、韩不信、魏侈共同瓜分了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范氏与中行氏被灭,晋国仅剩“四卿”。 而晋出公显然对此不满,但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卿族,他想要借助周围诸侯的力量重新掌握权力,平掉国内的卿族。结果反而是四卿联合起来驱赶了晋出公,晋出公在逃亡的路上死去(充满足够的阴谋论)。 这个时候,掌握权力的智伯立晋昭公的曾孙姬骄做了晋君,即晋哀公。同时,智伯借机占有了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总揽一切晋国政务。 智伯专政之后便向韩氏与魏氏强行索取土地,之后向赵氏索取土地被拒绝后,便率同韩、魏攻击赵氏。 赵氏在另外三卿的攻击下坚守一年多,同时赵氏说服韩魏两家,让他们认为赵氏灭亡之后,便会将矛头对准另外两家,以两家的恐惧之心驱动韩魏,让两家反水,背刺智氏,韩魏两家与赵氏联合起来攻打智氏。

晋哀公四年,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杀死了智伯,吞并了他的全部土地,晋国这场“吃鸡游戏”里面仅剩下三位选手。 同时,三家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终结,反而仍旧为了权力不断地进行斗争,只是他们都很清楚,没有办法再灭掉另外一个卿族,晋国三家势力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三家共享权力。 接下来的几十年内,晋公室仅剩下绛、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晋国国君反而需要去朝见他名义上的臣子。 不知道曲沃武公知道自己的后代以这样的方式被重新赶回曲沃,会是什么样的感想。 当然,魏赵韩三家不满足于只是当一个晋国的臣子,他们同样想要成为诸侯,掌握一国的权力,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这是人性与权力相互之间产生的异化反应。 同时,有了晋武公的历史在前,他们也明白想要真正成为名义上的诸侯,就需要得到周王室的承认,哪怕周王室现在已经衰微到他们可以不在意的程度,但是只有得到周王室的承认,他们的权力才算是名正言顺。 而他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就像当初曲沃武公为了自己的晋武公地位不断努力一样,他们同样在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晋烈公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赐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 晋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三卿变为诸侯,意味着血缘继承权力的制度崩坏,以武力为尊,战乱频繁,七雄并立的战国时代就此开始。

我们常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吸取任何教训”,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更迭,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会发现历朝历代并不是没有汲取上一个朝代灭亡的教训。 他们恰恰是汲取了教训,采取了对应的防范措施,而这种防范措施本身却成了最后灭亡的原因。 所谓"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恰恰是认为正确的事情最后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最后的灭亡。 放在晋国的历史上,晋国完成了曲沃代翼之后,自然是要提防公族作乱,削弱公族的权力,但是将权力放给了卿族,也就壮大了卿族势力,最终卿族瓜分晋国,晋国绝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