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让观众爱恨交织的《小舍得》刚刚完结,具有相同主题的美剧《养育者》第二季正渐入高潮。

同样讲教育,这部剧却看得人相当舒心。

在豆瓣收获8.8的高分评价。

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一部让中国父母和英国父母打通异国文化差异,产生高度灵魂共振的好剧”。

第一季中,夫妻俩还在同两个七岁以下的娃大战三百回合。

到了第二季,时间跨度快进了几年,一跃来到了青春期对撞中年危机的阶段,其混乱程度,堪比彗星撞地球。

孩子长大,作为养育者面对的困境不再仅局限于吃喝拉撒睡这类直白露骨的生理问题。

使抚养难度加剧的是,你要对付的不再是嗷嗷待哺的人类幼崽,而是两个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体格都已亟待成长的独立个体。

“小鬼”,已经“成人”了。

迷茫的中年夫妻站在没有指向标的路口,与年轻的“成年人”进行对望与交火。

如何真诚沟通、如何化解焦虑、如何一步步放手,都是没有前人开辟的未知数。

终于,在一个失眠的深夜,教育,这个没有指南的话题,让这对剧中的“困顿中年”替所有戏外的父母提出深埋心底的无力诘问:

“养儿育女的手册,到底在哪里?”

1.“最熟悉的陌生人”

PaulAlly最近很烦恼,从小看到大的孩子怎么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内向听话的儿子Luke在步入青春期后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秘密。

本以为Luke会恪守承诺去晚托班接妹妹Ava回家,结果却收到班级老师询问的电话,夫妻俩才发现儿子一直没有履行职责。



二人以13岁生日礼物作为要挟威逼Luke,这成功使Luke维持了一段时间“好孩子”人设,但随即又再次崩盘。

Paul通过手机定位发现Luke撒谎,盛怒之下把工作同伴丢在谈判地点,自己匆匆前去抓包。



一回家便冲着Luke吼道:“没有礼物!”

Luke却漠不关心:“反正我也不想要礼物”。

面对无动于衷的Luke,夫妻的“无能狂怒”仿佛一计打在棉花上的拳头。家庭闹剧,只能以互相伤害的狠话收场。

不仅如此,还有莫名其妙的成绩下滑。在Luke的家长会上,Ally略带自豪地向老师说道:“卢克喜欢历史,他一直都是。”

听到老师说:“卢克现在是等级4,换算成评分是C“后,Ally还欣慰地点点头表示:”那他合格了,这很好啊!“

直到看到老师面露难色:“并不尽然,如果卢克想要在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中选历史,那他现在恐怕还有些困难。”

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的儿子成绩很不理想。

成绩差还能补习,击垮夫妻俩最后一根信任稻草的是:Luke学会了抽烟和撒谎,标准的青少年恶习。

令夫妻真正难以接受的是,在乖乖仔儿子的心中,也许早已建立起一个父母禁止入内的新世界。

与此同时,小女儿Ava也学会了隐瞒。

在一次葬礼上,Paul察觉到一直坚持无神论的Ava过于虔诚的祷告不太寻常,于是同她聊起了宗教信仰的问题。

尽管收到了“我不信教”的否定回复,Paul还是隐隐怀疑,于是向妻子Ally求助:“我知道青少年沉默很快就要来了,但我以为我们还有几年时间。她还是个孩子,而我们还是朋友,我们可以分享一些重要的事。”

昨天还是无话不说的朋友,今天就是缄口不语的“室友”。

这种突如其来的隔膜和不被信任感,最让为人父母者感到沮丧和挫败。

一切过往的亲密,仿佛都因青春期的到来而烟消云散。

荷尔蒙、代际沟壑、观念参差,种种因素裹挟着最终让他们变成了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2.自顾不暇的困惑中年

与孩子们青春期的麻烦同期而来的,是Paulally自身“随迟但到”的中年危机。

Paul的烦恼来自对过去的执念。

他的脑海,总在无数次闪回曾经家庭聚会的欢乐时光:

爸爸负责去超市采购,孩子和妻子在客厅等待,一切就绪后,一家四口整整齐齐坐在沙发上,观看电视里播放的《花样冰舞》。

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就是最佳配乐。

但睁开双眼,现实是空荡的客厅,儿子沉浸在手机游戏中,女儿也对动画片下出“过于幼稚”的判断,就连妻子也为工作殚精竭虑。

只有自己孤零零一人,坚信着这份“家庭活动”的重大意义。

“我们是一家人,为什么不能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个屏幕呢?”

Paul无力且愤怒的疑问,最终消弭在空气里。四人合体的梦想,最终也只能让位于“爸爸,旧时代过去了”的事实。

Ally的郁结则来自伴侣对自己想法的忽略,她因即将绝经而导致三胎受孕失败,与此同时丈夫的精子被医生判定为像25岁精壮小伙一样活跃,“临死前都可以想怀就怀”。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Ally自我怀疑,并深信作为女性的那部分自己俨然已是“空壳”一具了。

在是否搬家这件事上,Paul自顾规划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离开伦敦,减少经济支出,买一栋梦想的海边大宅,拥有一个大花园,释放城市生活带给自己的所有压力。

但对于ally来说,伦敦就是她梦想中的居住地,她并不想离开现状。她讨厌这种失控的感觉,但没有人听她讲话,作为一个妻子,本应有着重要话语权的她逐渐在这个家庭隐身了......

为了自救,Ally对着在女儿跆拳道班刚认识的一位家长倾倒苦水:

来自陌生人的一句善意的“我在听”,让濒临崩溃的ally突破防线,做出了让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出轨”行为。

直到回到家,她才向Paul坦白:

“我亲吻了一个男人。”

得知“被绿”真相的Paul勃然大怒,他摔门而去。这时对此一无所知的女儿问妈妈:“能不能吃咖喱”,还留在客厅的Ally只能偷偷擦掉眼泪说:“马上送来。”

为人父母,甚至没有为偶发受挫的爱情流泪的权利。

繁复重压,让这对中年夫妻日渐疏远,曾经的生活简单快乐,挤在窄窄的床上,看着屋顶天花板的水渍也能感受丰富的愉悦。

而现在,在经历对生活的一再退让和“人已中年又能如何”的自我劝服后,两人全力以赴成为称职的父母,逐步了结了作为彼此“爱人”的身份。

3.你的孩子“与你无关”

那么,“牺牲一切,成为父母”,值得吗?

其实两人不止一次想过放弃:

察觉到Luke日渐糟糕的精神状况,夫妻俩睡前讨论是否带他去医院检查,聊着聊着,Ally就冒出一句:“我们能直接把孩子送领养了,然后去葡萄牙生活吗?”

Paul拍掌叫好:成交!

但说完这句,便又老父亲上身:“我去看看Luke。”

Paul跟着手机导航在公园找到了出逃的luke,他正一个人在湖上划船,并没有他平时说的狐朋狗友围绕左右。

Paul这才意识到儿子并不像自以为的那样贪玩和叛逆,恰恰相反,他没有任何朋友,他的内心有一块无人踏足的领域。

父与子坐在一起,像一对真正的成年人那样讨论所有人都要面对的终极问题:孤独。

因为冲突开始的对话,最终也以一句“我爱你”“我也是”,实现了和解。

同时,持无神论的他也试着理解小女儿Ava的基督教信仰。

在这份信念背后,有着真诚又柔软的心愿。

哥哥Luke曾罹患重病差一点死去,彼时仍年幼的Ava忘记了很多事,却唯独把爷祈祷的样子记在心底。

而后,Luke奇迹般地度过危机。

尽管Paul解释说: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但Ava坚定的眼神,却让他动摇了自己心中科学的“绝对正确”。

一次外出时,父女俩路过一座教堂,Paul甚至主动提议:我们要进去待一会儿吗?

随即自我吐槽道:“谁能想到有一天我也会进教堂呢?”

使父母改变的,是爱。但同时,也是对于孩子独立意识的信任和尊重。

Paul的母亲曾经告诉过他:“孩子是孩子,你是你,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你不能要求他跟你一样。”

作为旁观者,我们都明白没有人愿意活在一个全然被动的世界,被教养、被安排、被照顾。

可当局者迷,真正为人父母之后,总会在所难免地将自己的遗憾和希冀投射在孩子身上,渴望掌控全局,用“天赋父母权”的那点主动名义成为他人人生的合法“掌控者”。

但生活教会PaulAlly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尊重,尊重一个“与己无关”的生命体。

正如那句:“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和经历的,都有其完整的体验。”

换一个角度想,那句得到天下父母共识的调侃:“孩子是我想掐死的小恶魔”,也许另有解读。



为人父母看到的那个魔鬼,是否是渐行渐远的儿女脱离自己形成独立人格后,父母自身的“心魔”?

剧的名字虽然叫做《养育者》,但第二季它要表述的内核在小妹看来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父母立场,而是包裹在“养育者”视角下,父辈与子辈双向的立体存在。

“被养育者”或许才是第二季隐藏的话语重心。

教育,不是将孩子打造成另一个自我,而是成全一个完整的他人。

cool girl 如王菲仍在学习做好家长的路上

如果有一天惊呼自己的孩子变成了陌生人,那也很好。至少他,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别人”。

回到最初的问题,那本“教育手册”究竟在哪?

也许,在反省和怀疑自己“是不是好父母”的过程中,养育者们就已经在不断接近那个目标了。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