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作为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技术交易板块内容,2024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高精尖新技术产品首发会——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专场活动举办。当前,以各类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应用为主的新型低空经济领域,在技术革新及行业规模应用方面按下“快进键”,中国商业航天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整体在朝着商业航天产业聚集。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航空航天产业与经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让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从“飞起来”到“用起来”,成为摆在从业者们面前的新课题。
打造低空经济特色产业集群
4月以来,从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颁发,到推出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启动飞行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再到“空中快递”首次入选交通运输部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低空经济向生产消费场景加速渗透。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在传统通用航空方面,我国注册通航企业达690家,运营航空器达2900架,月均飞行11.4万小时;在无人机新业态方面,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运营无人机的企业达1.9万家。
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其中,工业无人机产业是低空经济重要的细分赛道。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科技处副处长李朝将指出,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正在高速增长,行业预计到202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工业级无人机占比将超过50%。
“北京在无人机领域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聚集科研资源和优秀人才的同时,多项先进技术成果已在京转化落地。”李朝将谈到,北京无人机产业链相对完整,涵盖了集成平台、飞控系统、任务载荷及安全防控等关键环节。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助理苗军指出,延庆无人机产业园将于2026年建成集研发、办公、生产、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特色园,将围绕先进无人系统与智能硬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1+2+X”的产业体系,加速无人机产业集群的发展。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从大会上获悉,在以各类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应用为主的新型低空经济领域,国内外接近同一起跑线,但也面临着空域管理未实现最大化、管理不灵活等困难,企业的竞争与机遇并存。
全国超七成商业火箭整箭企业汇聚在京
作为中国航天的发源地,北京聚集了国内最主要的航天机构和最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全国商业航天领域中最为蓬勃发展的地区。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2017—2024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预计今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2.34万亿元。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截至2023年,国内已注册并有效经营的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达到537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陕西、江苏等地。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指出,北京拥有全国50%以上的航天核心研发单位和商业航天创新企业,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整星研制、星座建设运营能力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窗口期和机遇期之下,如何助推行业发展更进一步?雄安创新研究院、河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文亭指出,在火箭、卫星、卫星互联网、卫星下游应用等赛道上,商业航天领域如何实现超大容量、超远距离、微波和光波的混合通信,以及多波束大规模光电交换转发,是未来的一个关键挑战。
建设创新发展高地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是助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大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推进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尤其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成果示范应用等方面持续支持开展创新和成果落地的工作。
为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优质企业引金融活水,借助社会资本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在大会的项目首发路演环节,银河航天卫星技术、电推进系统、遥感卫星信息提取、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等不同领域共11个项目进行了展示,为推动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龚维幂指出,北京市将进一步完善市级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工作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制度创新,加强资源统筹,强化政策实施,与市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区一起,不断构建有助于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北京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韩昕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