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似乎在慢慢变“凉”?
37℃作为标准正常体温,已经沿用了近200年。
但你是否注意到,其实很少人能达到这个标准。
有研究发现,人类体温正在快速“变凉”,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37℃已不再是人体标准正常体温?
在解释体温为何降低前,我们需要先明白现在的体温标准是怎么来的。
1851年,一位名叫卡尔·温德利希的德国内科医生,为了测量人体温度,收集了2.5万人的腋下体温数据,最终取其中间值,得出了人体正常体温为37 ℃的结论。后被课本收录,逐渐也成为了人们的常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研究发现,体温在降低。
2017年,一项涉及英国3万多名成年人的研究,在对招募者进行了24万多次体温测量后发现,他们的平均口腔温度约为36.6℃。
2020年,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亚马逊丛林里一个原始部落人群的体温,在短短几十年里,从37℃变为了36.5℃。
2020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一项发表在杂志《eLife》上的研究发现,自工业革命以来,美国人的平均体温明显下降,从37℃下降为36.6℃。相当于每10年体温下降了0.03℃。
综上可见,人类的体温,正在逐渐下降。这是为何?对此,科学界有3方面的推测:
• 新陈代谢水平下降
过去,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炎症,而炎症可促进新陈代谢,升高体温;而如今医疗水平提升,炎症减少,体温自然也就降下去了。
• 生活更加“恒温”
现代生活水平上升,冬有暖气、夏有空调,身体消耗的热量也减少,所以体温趋向于稳定,体温也更低。
• 与免疫系统有关
医疗水平上升,人类整体健康状况提高,免疫力提升,调用免疫系统的次数少了,体温与过去相比自然也就下降了。
当然,这只是一些推测,关于体温下降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没有最终的定论。
二、德国研究发现:身体凉点,寿命更长?
《自然·衰老(Nature Aging)》上刊登了一项由德国科隆大学开展的新研究,该研究使用了衰老研究领域的经典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并培养了人类细胞,它们都携带了肌萎缩侧索硬化和亨廷顿病2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因。
最终发现,寒冷可以有效地清除蛋白质团块,防止病理性蛋白质聚集,预防两种老龄化疾病。也就是说,适度低温,对寿命有积极影响。
无独有偶,《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上刊登的一项由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讲席教授约翰·罗杰·斯彼克曼团队领衔开展的小鼠实验也给出了相同的结论:高体温可缩短小鼠的寿命。
综上来看,低体温使寿命变长,那是否生活在温度更高地区的动物则寿命更短?
对此,温州大学赵志军教授解释:“温度的变化确实对体温有影响,但想要比较生活在温度更高地区和温度低地区的动物的寿命,得在一定界定范围和条件内,不能一概而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孙志佳也曾对类似问题表明:“低温的有益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为不同类型的生物受低温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所以要考虑到低温对不同物种的普适性,尤其要注意,低温不仅受温度影响,作用的时间、强度和个体的生理状态等因素也能影响。”
总而言之,低温对人体是好是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大家不可直接下定论。
三、水银体温计被喊停,电子、水银体温计哪个更准?
据相关规定,自2026年1月1日起,中国将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因价格低廉、测量准确,是多数人家中常备的健康用品之一,因此当“禁产令”消息一出,很多网友都陷入纠结,又担心水银体温计带来的安全隐患,又不知道其它测温产品准不准。
其实,水银温度计,逐渐被淘汰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它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每次使用前都要先甩动体温计让汞恢复原位;而且体温计上的读数字体很小,不适合一些老年人;还很容易碎,碎掉后可挥发重金属汞,危害健康、环境。
但很多人可能用习惯了,还是认为水银好用,那到底该怎么选?
目前 测量体温比较常见的仪器就是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其实这2种体温计,只要正确使用,测量的数值都是比较准的,所以对于准确度来说,不需要过于纠结。
至于安全性方面,电子体温计主要是利用温度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所以相对水银体温计而言更为安全,可避免水银体温计破损后引起的中毒等情况,更适合有小孩的家庭。
即便受某些因素的影响,每一个人的正常体温都不太一样,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且没有不适,就没必要忧虑。
参考资料:
[1]《从37到36.5℃,人体为何越来越冷?》.中科院物理所 .2022-09-12
[2]《德国研究新发现:为什么说“身体凉点”寿命更长?》.生命时报 .2023-04-10
[3]《人类体温37℃已成为历史:体温越低,免疫力越差,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健康圈 .2023-09-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