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挥毫写下这封绝笔的吴石傲然转身,向“第一次全体齐聚”的东海小组,宣告了舟山群岛解放的好消息。带着这份胜利,他们向着光走去……

10月18日,《沉默的荣耀》在CCTV8、爱奇艺落下帷幕,剧集尾声处浓缩东海小组精神的闪回片段,吴石“人生无怨无悔的事儿,不多”的走心台词,看哭了不少观众。
在播出的半个多月里,这部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夸张渲染的谍战剧,实现了收视率连续霸榜、抖音相关话题最高播放量突破17亿的骄人成绩,更一路火到台湾,点燃两岸同胞追剧热情。
再现信仰的力量——
“人生无怨无悔的事儿,不多”
1947年的春天,有着“十二能人”之称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吴石迎来了他的“觉醒时刻”。他目睹国民党抗战时的种种,等到抗日胜利后又不顾国民对和平的渴望悍然发动内战,因此对其彻底失望。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他主动与我党取得联系,秘密传递军事情报,《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全国军备部署图》等核心情报让解放军得以精准破敌,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这些,是《沉默的荣耀》故事的“前情”。
剧集以1949年福州解放、国民党退守台湾为背景,讲述国民党企图阻挠新中国统一,吴石奉命潜伏台湾担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与中共华东局委派抵达岛内的交通员朱枫、吴石的副官聂曦、“国防部”中将高参陈宝仓等人组成“东海情报小组”,向中共华东局提供金门岛兵力变化、西南战役国军调动等重要军事情报的真实故事。
1950年,因叛徒出卖,“东海情报四人小组”被捕牺牲,其情报帮助解放军在第二次舟山战役中顺利解放舟山群岛。

真正的英雄,可以跨越历史,直抵内心。
当几十年后的人们赫然发现,在饱受战争之苦、即将迎来新中国解放的幸福关口,还有一群人毅然选择走向那座孤岛,靠着信仰的力量,选择“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壮烈时,一场线上线下、跨越时空的集体致敬,自然而然,呼之欲出。
历史原型的抉择——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国人热爱“谍战剧”,但《沉默的荣耀》却不是人们熟悉的套路。
这是观众几乎没有见过的“原型创作”模式,当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真实历史人物跃然荧屏之上,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的斗争,第一次闯入了大众的视线。
这让《沉默的荣耀》填补了谍战剧在两岸历史叙事上的空白,而这种创作选择,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本身即是对历史观的重申——英雄不应无名,历史拒绝沉默。
当无名英雄从机密档案走向大众视野,直面几乎所有主要角色的悲壮结局,也成为《沉默的荣耀》给所有人情感上的深深震撼。

这种叙事突破使得《沉默的荣耀》再次成为不一样的谍战剧。毕竟,不管是《潜伏》《黎明之前》《红色》《风筝》的“正统叙事”,还是《伪装者》《追风者》等“偶像变体”,绝大部分谍战剧的底色还是“胜利”,是“情报得手、反派失落”的固定公式。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最终面对的是“任务未竟、慷慨赴死”的悲壮,没有奇迹“反转”,却让“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台词,加倍戳中人心。
《沉默的荣耀》总编剧卢敏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这部剧的创作重点,就是始终在写“明知牺牲的决绝”,是写主人公们在明知可能会牺牲,却仍然选择为避免更多的人牺牲而拼尽全力奋斗的过程。
“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他们几个人的生命,换来了成千上万人的活着。我们写他们在生死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战友情深,写他们对家人的不舍和愧疚……这是最真挚和动人的情感,值得充分展示,相比较而言,死亡的结局,反而没那么重要了。”卢敏说。
“家”与“回家”——
“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有“国”,也有“家”。在社交平台上,有许多与剧中主人公相关的情感细节,时时被观众提及。
比如,它没有对英雄进行神化的塑造,而是从家庭与挚爱出发,让吴石、朱枫、聂曦等都还原为“人”——他们也有脆弱和牵挂,也有自己想要保护的软肋。不管是朱枫临行前与阿菊喝的那顿酒,还是吴石在狱中与王碧奎“可能没有下次了”的诀别,他们对家人的深情令人动容。
剧情激发出了许多追剧网友的“考古热”,在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分享吴石狱中遗书,更在吴石写给“学女(女儿吴学成)、乖乖(小儿子吴健成)”的信中,试图去触摸一位平凡父亲的絮絮叨叨与真情流露。

让观众意难平的片段,还有吴石司机小钱死后,小钱的妹妹跳入海中,试图横渡台湾海峡游回故乡漳州,却在滚滚波涛中渐渐被大海淹没的身影。
当士兵以“叛逃”为由欲开枪射杀时,吴石那句含泪迸发的“她只是想回家”震撼人心。伴随这个场景出现的历史旁白,则道出了1949年5月台湾颁布戒严令之后,沿海地区几乎每月都有人尝试横渡海峡,只为回到对岸的“家”的历史真实。
小钱妹妹是那些众多被时代困住、渴望重返故乡者中的一员。目睹小钱妹妹死亡之后,吴石在请神游街的仪式中边走边哭的锥心之痛,也让许多观众彻夜难眠。

有观众提到,看到《沉默的荣耀》后期,才意识到这部剧的主题不是战争,不是情报,而是“回家”。
时间定格到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从容赴死,再也无法回到大陆。当年,毛主席在得知吴石等隐蔽战线工作者的贡献后,挥笔题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两岸共议——
“我的荣耀不在阳光下,却在历史的长河里”
“我的荣耀不在阳光下,却在历史的长河里。”10月15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近日,大陆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引发岛内媒体关注和报道,对此有何评论?原来,这部剧很多台湾同胞也在看,甚至还成为了台湾政论节目主持人频繁讨论的焦点。
比如,台湾时事评论员蔡正元就在节目中详谈吴石案。台湾资深媒体人唐湘龙也在直播中提到,吴石等人为了信仰搭上性命,“要给这些人在历史框架上给一个正确的位置,荣耀不应该沉默,应该高高地宣扬”。
更有报道提到,目前,台北图书馆的《东海情报组档案汇编》的预约借阅已经排到了2026年3月,而“东海情报组”就是吴石等四人组织的地下党小组。
还有台湾媒体发文称,《沉默的荣耀》这样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化层面的创作,更是历史主体性的重申与民族记忆的呼唤。两岸同胞共同缅怀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那种为国为民、无问西东的纯粹,那种以身许国、虽死无悔的担当。

何以致敬?唯有铭记,更当传承。
如今,两岸的共同关注,终于让吴石等人的信仰融入了山河。
岂曰无声?河山即名!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的吴石故居前的打卡长龙,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福田公墓吴石墓前民众送来的鲜花都在诉说: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图片为《沉默的荣耀》公开发布物料)
(来源:极目新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