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某酒楼之上,一女子身穿红色外衣,肤色洁白如玉,身边跟着很多侍女。 楼下站着很多围观的男子,一直想往前挤,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想一睹女子的样貌。 只见酒楼牌匾上写着几个字:“比文招亲”。 “我不看你们什么样的家境,谁能对上我的对联,我就嫁给谁。”

一听这话,很多男子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是当这位女子抛出“上联”之后,喧闹的人群突然安静了下来。 这位女子究竟给出了什么样的“上联”? 现场的男子最终有没有人接得上呢? 2 在古代,常见的像是“比武招亲”、“抛绣球招亲”,而接对联招亲,还是比较少见的。 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不难发现,大环境所传递的思想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可在宋代却不是这样。 宋高宗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君主,官员如果想要在朝前"说得上话",那可真的是要刻苦读书,满腹经纶。

官员的家属们也因此受到影响,大多数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宋高宗也曾说过:“我认为书不只是男子才不读不可,女子也是一样的。” 社会思想的开放,以及印刷术的普及,很多女孩子都走进了私塾学堂。 她们不仅仅只是去学习“琴棋书画”,《论语》、《诗经》等等也是她们的学习范畴。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亲”便是头等大事了。

据宋代历史记载,有“江南一女初长成”,因为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便是“掌上明珠”。 细心呵护,也基本上是事事顺从。 也因为这家人家庭比较富足,所以她从小就接受了"高等教育","四书五经"更是不在话下。 按说这女孩子家庭富足,自己也很优秀,可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为何迟迟没有动静? 原来竟是这女孩不愿嫁人。

上门来提亲的要么就是看上的她家的财产,要么就是爱慕她的才学。 “我才不要嫁给这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女儿都这么说了,富商当然是一概都拒绝了。他也是打心眼里觉得这些人多半都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但他们也没想到,有一位"惹不起"的人物,居然也来提亲了。 那是一个府尹家的公子哥,纵使富商家再有钱,可官家也是惹不起的,要是把人家得罪了,可怎么继续在江南生存。 为了家里面人考虑,女孩子还是决定跟这个公子见一面。

只是没想到女儿回来的时候怒气冲冲的,说如果非要嫁过去还不如一根白绫直接死了算了。 可是当时看起来两人不还是挺合的来的吗? “那公子看着一表人才、仪表堂堂,实则不学无术!我再也不要和这样的人见面了。” 可是什么样的借口,能够既不得罪对方,也能够不嫁过去呢? 全家人在一起想了半天,一致认为装病是最好的方式。 于是第二天开始,女子便以“在路上受凉,回家就发高烧”为由,一直推迟着和公子的见面。 就这样好几个月下去,女孩的“病”也是一直不见好的,人家也不好逼着病人提亲。 对方可能也是等不及了,没过两个月,府尹的公子就和另外一户人家的小姐订婚了。

不过为了不露馅,这个“病”也是持续生了一年之久。 只是一年过去,城中适婚的男子大部分都有婚事在身了,剩下的女儿多半也看不上,那么婚事又该如何是好? 这可让富商愁得不行。 “父亲,今年正好是科举,会有很多书生来到这边,不如就从里面挑选合适的夫婿吧。” 参与科举的书生大都知识渊博,而且家世清白,富商觉得这大概是最符合女儿心意的人选了,边开始认真筹划"择婿方式"。 这时候女孩自己想出来了一种叫"比文招亲"的方式。

父亲一听,这方式足够新颖,只是该用什么样具体的形式,是绘画还是写词曲? 但女孩却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 如果是词曲,大部分的郎婿无非是看上了女孩的家境,写出来的词曲也不一定就是真情实感。 而如果是绘画,只能看的出来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却也看不透此人的三观。 所以究竟是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让女孩找到最符合自己心意的郎婿? 3 在乡试开始之前,富商放出了这样一则消息: 我家女儿如今碧玉年华,对于前来参加乡试的才子们颇有好感,特在乡试后一天举办"比文招亲",文采最好的,愿将女儿嫁给他。

放出去消息的第二天,就有很多公子前来报名。要知道,这个女孩的相貌和才华在城中可是非常有名的。 乡试结束之后,很多公子没有离开也是为了参加这次的比试。 就在招亲的当天,书生们都被邀请进了府邸,要求一个时辰之内完成比试。

书生们等待许久、摩拳擦掌,纷纷猜测究竟是什么样的形式。 就在此时,管家出来了,对着书生们说道: “我们家小姐给出了一个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还请诸位给出下联。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最终符合我们小姐的眼缘就可以。” 这位女子想出来的“比文招亲”的形式就是对“对联”。 不过还是从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汉景帝时期,司马相如本来在朝为官,但因一直得不到赏识郁郁寡欢,最终辞官回家,家境一直都非常贫寒。 而卓文君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是极其具有才华的女子,更何况她的父亲也是富甲一方。 两人的生活原本是天差地别的,只因宴会上一首《凤求凰》一见钟情。

两人因家境悬殊,卓文君家中不同意,从而选择私奔。不过司马相如后来也因达官显贵的生活就要放弃卓文君。 感情飘摇之际,卓文君作出了《白头吟》: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样千古流传的诗句。 后来两人也因为这首诗重归与好,才有了现在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

而这位女孩子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看看对方的词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 “洞中泉水流不尽”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可女子认为,越是简单越能“返璞归真”,越能体现最真挚的情感。 在经过两天的筛选之后,女子从厚厚的一大摞之中选取了三个作为比较。 而她对这些“答卷”,又有着什么样的考量? 4 有这样三幅对联留存了下来: 分别是“屋上炊烟滚滚来”、“高山松柏常年翠”、“山间清风迎面来”。 其实这三幅下联,对仗都比较工整,所传递出来的个人色彩也很明显。 所以如何选择,就要看这女孩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个从小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富家女孩,从小便是“十指不沾阳春水”,更何况是要“炊烟”呢? 所以第一个下联虽然表达的场面很温馨,但却不是女孩子心中想要的,自然此人也不再作为女孩的选择。

第二个回答的话,“高山”、“松柏”这样的的字眼,在对仗中比比皆是。 人们都喜欢用这样的词汇,来展现自己清高的品性,可真正是否真的能做到,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是否会有一些不真诚呢? 最后一幅下联,“山间清风迎面来”,才是真正迎合到女子对于这幅对联所要表达的意境。 “山间的清风”和“小溪中蜿蜒的流水”,承接地是多么的恰如其分。 有一种心旷神怡、春暖花开的意境扑面而来。 那一瞬间,女子便认定这应该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夫婿了。

不过富商后来还是去调查了一下这位书生的情况。虽然家境贫寒,却也是勤奋好学,靠着自己的努力走考到今年的乡试。 自此,这一段因“对联”而起的佳话,也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只是在历史上,提到“对联”却也不只是有爱情故事的。 5 唐伯虎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最喜爱的就是吟诗作对。

他在南方做书童时,想要去理发,但是却身无分文。老板便希望能够让唐伯虎来做个对联,以便更加吸引游客。 唐伯虎大笔一挥,写下了:“长发长发长长发,发长发长发发长。” 巧妙地运用“长”、“发”两字,作出了一幅妙趣横生的对联。 意思是,头发要非常长,头发也要经常长,这样理发店的生意才会更加的好! 理发店老板看了过后,连连叫好,果然也因此吸引了很多顾客。

除了这种有趣的对联之外,君子之间的交友,好像也只是需要一个对联,便可以感受出对方是不是自己的知己。 而现在对联最常见的用途,大概就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还会贴着对联。 以一种传统的方式,表达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想必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你们过年还会再贴对联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